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2019-06-22 08:22:31)
标签:

国博

亚洲文明展

元青花

克拉克瓷

旅游

分类: 客居北京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在各大博物馆看了无数各个朝代的瓷器,这次看到亚洲各国展出的瓷器,很多都是来自中国,但却告诉了我们新的信息。

最惊喜的是看到伊朗展品中有几件青花瓷,其中一件竟然是元青花梅瓶。元青花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最珍贵、也是传世最少的品种之一,我们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也少之又少。早知道在伊朗、土耳其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元青花,并且元青花的确认也是与这两个国家的收藏密不可分。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在明朝之前是没有青花瓷的。直到英国籍的收藏家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青花象耳瓶被约翰·波普博士发现,他以这对“大维德瓶”为母本,从土耳其、伊朗馆藏的1万多件中国瓷器中挑选出数十件造型与纹饰相似,在胎土、施釉、青花料、绘画技巧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青花瓷,反复比照研究,确定以“大维德瓶”纪年为名,将这一类瓷器命名为中国“至正型”青花瓷,开创了系统性研究元青花之先河,“大维德瓶”也成为元青花的标准器。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这次终于能看到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元青花,当然是惊喜万分。这件梅瓶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32件元青花之一,但可惜的是展出是没有特殊的说明,大部分观众大概很难知道这件看起来并不十分显眼的瓷器真正的价值。

其实,元青花出现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博物馆也不是偶然。蒙古大军西征阿拉伯帝国,西亚一带成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伊利汗国的一部分。在伊利汗国与元朝的交流中,产自伊朗的钴料被带到了中国,由景德镇的制瓷工匠烧造出精美的青花瓷,再由商队带回西亚。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在同时进行的“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中,有一件来自阿曼国家博物馆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标注的时间是13世纪,应该也是一件元青花。

在展览中,来自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几件瓷器色泽艳丽,十分醒目。这些都是“娘惹瓷”。“娘惹瓷”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侨居马六甲海峡一带的华人订制、由景德镇生产的一种装饰华丽的粉彩瓷器。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娘惹瓷”有着鲜明的特点,色彩丰富而华丽,主色调为红色(洋红、官粉)和绿色(碧绿、水绿)。与同时期的粉彩瓷相比,其色彩更为华丽。

在拉脱维亚展区和罗马尼亚展区,分别展出了两件“克拉克瓷器”。罗马尼亚的是一件克拉克瓷盘,拉脱维亚展出的是一件克拉克瓷碗。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克拉克瓷器”是国际收藏界赫赫有名的收藏品类,得名于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这艘船,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具体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后来从沉没于17世纪的多搜船只上相继发现大量的“克拉克瓷”,但一直未能找到生产这些瓷器的窑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专家们才确认瓷器的产地是漳州的平和县。

在旁边的展柜还展出了另外几件瓷器,是有欧洲“第一名瓷”之誉的德国迈森瓷器。许多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贵族们一直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但也一直未能破解中国瓷器的烧制秘密,直到 18 世纪初期才在狂爱瓷器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的坚持下,才被破解的。选帝侯在其城堡中建立了迈森陶瓷厂。300多年来,迈森瓷器一直是欧洲各国皇室追崇的对象,成为陶瓷业的奢侈品。

这次看到的迈森瓷器,有一组是青花茶叶罐和巧克力壶,另外两件是“世界各地寓言”系列的彩色工艺瓷,确实制作精良,色彩艳丽,晶莹剔透。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国博观展(22):中国瓷器在中亚与欧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