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8):玫瑰圣母堂

标签:
澳门玫瑰圣母堂花地玛圣母玫瑰堂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8):玫瑰圣母堂
板樟堂前地位于玫瑰圣母堂前面,因为玫瑰圣母堂初时用木板搭建,华人称之为“板樟庙”,又称板樟堂,所以得名。
玫瑰堂由圣多明我会创建于1587年,故名圣多明我堂。因奉玫瑰圣母为主保,故又称“玫瑰堂”。教堂在17世纪改为砖石结构,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重建后则成现在的面貌。
从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于玫瑰堂,每年还进行盛大的巡游,成为澳门盛大的天主教节日活动。
玫瑰堂外墙柱式与墙面均为黄色粉刷,白色线脚。正立面为三层,古典式构图,每层被不同样式的圆柱分割成三段式,正面上方有多明我会的徽号,顶部为三角形山花。
教堂内部由高阔的主殿及两边侧堂组成,主殿和侧堂由两排圆拱门隔开。主祭坛装饰以层叠的壁柱,间隔扭曲的麻花柱,形成华美的巴洛克风格,是澳门最美丽的祭坛之一。主祭坛上是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还供奉花地玛圣母像,每年5月13日花地玛圣母出游就是抬着这尊塑像。
玫瑰堂三层高的钟楼现在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如弥撒用品,各种材质的圣像,神职人员身穿的丝织祭衣等等。在钟楼的顶层,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