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2019-05-27 09:09:15)
标签:

澳门

圣老楞教堂

圣若瑟教堂

圣方济各

旅游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在亚婆井前地大榕树下的石凳子上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吃了带的面包,算是午餐了。由亚婆井前地沿高楼街步行几百米,来到圣老楞佐堂。

圣老楞佐教堂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一般认为创建于1 5 5 8 1560年间,由耶稣会士建在葡人定居点的小山上,最初是一座木制的小教堂,后来历经5次大修重建,目前的规模形成于1846年的重建。

圣老楞佐,葡萄园文是São Lourenço,不知道当年是什么人翻译成这么一个词,按理说应该翻译为圣劳伦斯。他是天主教的一位圣人,在公元258年被罗马总督惨刑烤炙而死,是基督教历史上最早殉教的圣徒之一。在西方有很多以圣劳伦斯命名的教堂、修道院、学校等,可澳门翻译成圣老楞佐,就让人不明就里了。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教堂初期设风讯旗杆,故华人称之为“风讯堂”、“风信堂”,又以粤语谐音称为“风顺堂”。

教堂耸立于高台之上,周围环绕绿树花草。正面两侧有两个钟楼,对称布置,中间山花层叠。外墙和内壁均粉刷为黄色,但教堂内部拱顶为浅蓝色,对比鲜明,让肃穆的教堂多了几分色彩。

主祭坛背后彩色玻璃窗上绘制的就是教堂主保圣老楞佐(圣劳伦斯)的画像,左右各有一个小礼拜堂,分别为病人之痊圣母小堂和耶稣圣心小堂。教堂内壁以科林斯壁柱做装饰,尤其主祭坛的壁柱密集分别,极具装饰性。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由圣老楞佐教堂背后的铁门出,沿正对着的街道走百余米,路边就是另一座教堂:圣若瑟修道院。

这是在澳门天主教地位十分崇高的修道院和圣堂,一方面是因为这座修道院自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后,在二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教会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其圣堂里敬奉着方济各·沙勿略的手肱骨,被视为东方天主教会的圣物。

圣若瑟修院由修院大楼及圣堂组成,四周筑有围墙与外界隔离。圣若瑟修院圣堂是1746年兴建,1758年落成,规模仅次於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就是其遗址),因此本地人又称它为“三巴仔”、“小三巴”。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圣堂为巴洛克风格,正立面为一华丽的墙体,其宽度为24.6 米,两条多层之檐口线及6 根壁柱将立面分为纵横各三部分,顶层两边为钟塔,内置铜钟。中间部分为直弧线结合的山花,山花中有耶稣会会徽雕饰。第二层开有三个窗户,下边一层则设有三个入口大门。

教堂内,祭坛供奉圣若瑟像,为巴洛克式设计,装饰繁复,其中两组四枝腰缠金叶的旋柱最具特色。与祭坛相对应的,是入口前厅的四根木盘旋柱,支撑起二楼唱诗台。主堂左右短轴分别为供奉耶稣及圣母之祭坛,亦是巴洛克风格。其中右侧祭坛就供奉着方济各·沙勿略的手肱骨。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圣方济各·沙勿略出身于西班牙贵族,1534年参与创立耶稣会,1541年被派到印度传教,是第一位到达远东的耶稣会士。后到日本传教,发现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遂萌生到中国传教的意愿。1552年,沙勿略一行抵达广东新宁县(今台山)附近的上川岛,当时上川岛是葡萄牙人和中国人进行走私贸易的一个据点,由于当时明朝实施海禁,严禁在岛上建造建筑物,所以上川岛只有一些茅屋,条件十分艰苦。沙勿略在上川岛寻找各种机会进入中国境内,都未能如愿,不久染疟疾病逝岛上。在他病逝30年后,利玛窦终于将天主教传入中国。圣方济各·沙勿略被天主教会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也是天主教澳门教区的主保圣人。

相比于圣堂的华丽,旁边的修院大楼很简朴,现在辟为圣若瑟修院藏珍馆。圣若瑟修院两百多年来收藏了不少珍贵的典籍、圣像、祭祀用品等宗教文物,2016年对公众开放的圣若瑟修院藏珍馆展出了100多件珍贵文物,让观众不但能了解到圣若瑟修院的历史,还能理解澳门天主教,以及澳门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对我来说,很少机会看到这么多基督教文物,学到很多知识,开了眼界。比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十字苦像”是基督教最常见的宗教形象,也是油画史上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这次在圣若瑟修院藏珍馆看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十字苦像”,材质上有铜、木、象牙等,造型也各有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还有基督教历史上的圣人圣徒的雕像,如耶稣会的创始人圣罗耀拉,基督教神学经典《神学大全》、被封为学校主保的圣阿奎那,圣方济各·沙勿略,圣安东尼,露德圣母,花地玛圣母,圣母无染原罪,圣女小德兰、圣女芭芭拉等。

展出的一些老版本书籍也让我很感兴趣,比如1888年出版的拉丁文语法课本《辣丁字文》、1924年出版的澳门中葡学校教科书《谈话要语》、1912年出版的广东方言教科书《教话指南》等,能看出葡萄牙天主教会为传教付出的努力。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4):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