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1):妈阁庙

标签:
澳门关闸妈阁庙旅游macau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1):妈阁庙
从广州去澳门,上午8:46的动车到珠海,一个小时车程。出站后隔壁就是拱北海关,走人工通道出关,排队几分钟;步行一段路到澳门边检大楼,走自助通道,很快捷。
10:10,进入澳门的第一站就是关闸广场。看到一个凯旋门样式的拱门立在广场北端,这是葡萄牙人1871年修建的关闸拱门。
这个地方原来有一座中式闸门城楼,是明朝时广东省香山县所建,并派官兵驻守。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见清朝国势日衰,便逐渐越界蚕食,1849年占领关闸以北的地方。1871年,修建了这座关闸拱门,并且在1874年强行拆除了原来的中式关闸。
关闸拱门的墙上刻着1849和1871这两个年份,门楣上的葡文是葡萄园著名诗人贾梅士的诗句。
在关闸广场下到地下停车场,乘MT4公交车到妈阁庙,开始我的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之旅。基本上是按照事先做的“攻略”完成整个线路,将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20多个老建筑大部分都走到了:
关闸广场总站——乘MT4——妈阁庙——港务局大楼(妈阁斜巷)——郑家大屋(沿港务局大楼前的妈阁斜巷,步入妈阁街,至亚婆并街路口左转)——亚婆井前地——圣老楞佐堂(沿高楼街直走至风顺堂街左转)——圣若瑟修道院——岗顶剧院——圣奥斯丁教堂、岗顶前地——何东图书馆——民政署大楼(从岗顶前地步入东方斜巷,路口即到)——议事厅前地——仁慈堂大楼(议事亭前地旁边)——板樟堂前地——玫瑰圣母堂——澳门主教座堂“大堂”——大三巴(经过大三巴街、大三巴巷)——大炮台——澳门博物馆——旧城墙遗址(大三巴牌坊另一侧)——哪吒庙——圣安多尼堂——白鸽巢前地——基督教坟场——东方基金会会址——白鸽巢公园——关闸
妈阁庙就是在沿海地区常见的妈祖庙,我的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选择从这里开始,一方面妈阁庙是澳门本土最早的宗教建筑之一,另一方面澳门的葡文“Macau”便是来源于妈阁庙的粤语发音。据说当葡萄牙人刚到澳门,就是在这里登陆,问当地人这是哪里?当地人答曰:妈阁。于是,葡萄牙人就把澳门称为“Macau”。
妈阁庙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现存建筑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四座殿宇,分别建于不同时期,散布在四个依山而建的平台上。
入口大门为花岗岩牌楼,上面刻“妈祖阁”。门内是一座花岗岩牌坊,横额刻“南国波恬”。石牌坊后便是“神山第一”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不大,但却是妈阁庙供奉天后的正殿。梁、柱、屋顶为花岗石砌筑,两侧为砖墙,其上开有大面积方形琉璃花窗。
正殿一侧有“正觉禅林”,说是“禅林”,但却是供奉天后。正觉禅林是妈阁庙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两边侧墙顶部为“锅耳”山墙,典型的岭南建筑特点。
拾阶而上有弘仁殿,是一座面积仅3平方米的石殿,与正门牌坊以及神山第一殿处在同一直线上。妈阁庙最高处有观音殿,供奉的是观音。
妈阁庙依山而建,面积并不大,各座建筑也都不大,甚至有些简陋,布局错落有致,各建筑间有石阶相连,古树苍郁、花木错杂,风景优美。山崖石壁上刻了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有两块巨石上还刻了彩色帆船,分别名为“洋船石”、“海觉石”。彩色海船的桅杆上挂着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利涉大川”语出周易,意思是利于涉越大河巨流,也就是攻坚克难之意。应该就是象征“一帆风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