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香港(4):大馆——中区警署建筑群

标签:
香港中区警署大馆旅游域多利监狱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再访香港(4):大馆——中区警署建筑群
从皇后像广场用导航步行到位于荷李活道的“大馆”,不到1公里的距离。“大馆”是香港人对昔日中区警署建筑群的旧称,不久前我看到报道介绍对这一建筑群的活化利用,所以这次就把这里列入香港半日的行程。
在香港旅游发展局官方网站上是这么介绍的“大馆”的:
“1841年,英国皇家海军登陆香港后,港英殖民政府委任威廉.坚上尉(Captain William Caine)为香港首席裁判司主理治安,并于荷李活道设置裁判署。最初,裁判署还只是个草棚,日后则成了前中区警署建筑群,是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
中区警署建筑群是香港法定古迹,经过活化工程后定名为“大馆”,提供一系列历史文物、当代艺术展览,表演及文化娱乐活动。除了两座全新的建筑物,原有的16 座古迹及多个户外空间均被修复活化,包括前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监狱。
前中区警署,建于1862年至1864年间的营房大楼,是建筑群中最古旧的建筑物之一。面对荷李活道的四层高大楼,属后维多利亚风格,其红砖墙、花岗石雕刻以及巨型圆柱最为特别;而里头又有锻铁阳台,以及花岗石建成的地板、楼梯。
前中央裁判司署,建于1914年,建筑物采希腊复兴式建筑风格,建有宏伟的石柱,还有以花岗岩砌成的护土墙,给人肃穆庄严之感。建筑物内,特别建有一独立通道及地下隧道,过去用以押解囚犯进出裁判司署、警署及监狱之间。
域多利监狱,建于1841年,是香港开埠初期最先以耐久物料建造的建筑物。监狱曾在二次大战时遭轰炸并严重损毁;修复后,在1946至2005年间重开作为监狱,至2006年正式关闭。建筑物以花岗石及红砖石建造,至今依然保留着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风格。”
“大馆”建筑群大大小小20栋,包括中区警署总部、警署营房大楼、警察宿舍、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监狱的多个监舍,皆高居在山坡之上,在香港人眼中这组建筑,象征着法律和秩序的权威。
在中区警署总部大楼里,专门有介绍中区警署历史演变的展览。看了之后,很是感慨。早在1841年,英国人刚刚来到香港,就委派了首席裁判司并招募警察,成立香港警队,那个时候的香港还只是珠江口的一个小渔村呢。未建城市,先建警队,可见英国人对法制的重视真是来自骨子里的。香港能有今天,首先恐怕就要归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