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文化,新石器时代先民遗址

标签:
平谷上宅上宅文化金海湖旅游 |
分类: 踏访京郊 |
上宅文化,新石器时代先民遗址
离开将军关时间尚早,顺道去了趟上宅文化陈列馆。早就知道京郊有这么一个文化遗址,但没想着来参观,因为上宅文化在我国上古时期众多遗址中不算很重要,知名度也不高。今天正好是顺路,但参观之后却收获很大。
上宅文化在众多旧石器、新时期文化遗存中虽然不是那么重要,但这个陈列馆的文物陈列做的很好,让我了解到很多新旧石器的考古知识。前几天刚看了那本《早期中国》,正好参观这处新时期遗址,更多了一些直观感受。
上宅文化遗址是1984年发现的,先是在距上宅不远的北埝头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接着在上宅村又发现了一处与北埝头遗址同期而埋藏更丰富的遗址。
经过对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炭十四测定,上宅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阶段,距今约6000—7000年。经考古发掘,在上宅两处遗址出土陶器1000余件、石器2000千余件。
这些石器和陶器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生产工具,绝大多数为石质,如石斧、石凿、石锛、盘状磨石、石磨盘、石磨棒、石球等。陈列馆还专门有远古先民制作这些石器的方法图示,以及石球等石器是怎么用来使用的。
石磨盘和石磨棒是可以用来加工粮食的,这表明在当时已开始进入原始农业社会。
第二类: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如深腹罐、钵、碗等,其中圈足器和深腹罐是上宅遗址陶器的代表器形。大多数陶器都有纹饰,如网格状纹、之字纹、篦点纹、波折纹等,体现了几千年前先民的审美意识。
第三类:装饰艺术品,如陶海马形饰、陶羊头、陶熊头、陶猪头等,还有石头磨制的小型饰件。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件陶塑猪头,造型准确,栩栩如生;小石猴头部雕刻出五官,具体形象,而猴身却一反头部处理方式,雕成蝉形。这两件雕塑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年代较早且造型最精的雕塑作品,有专家甚至认为这两件艺术品把我国的雕塑史往前推溯了1000年。
上宅遗址出土的这些艺术品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了敏锐的观察力与造型能力,令人惊叹。
上宅的两个遗址中都出土了一种鸟形陶器,应该是祭祀用器物。
陈列馆的造型在上世纪80年代也算是很别致了,是仿造新石器时代先民居住的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设计。
沿着上宅文化陈列馆门前的路右转,是通往蓟县的盘山公路,公路右侧便是金海湖。我们在路边找到一处能停车的地方,停下来欣赏金海湖风光。其实就是一个山间的水库,名为海子水库,是北京郊区第三大水库,在缺水的北方算是难得开阔的水面,已经成为京东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