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行(7):徐闻角尾,祖国大陆最南端

标签:
雷州半岛徐闻角尾灯楼角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雷州半岛行(7):徐闻角尾,祖国大陆最南端
离开徐闻县城,去往角尾乡,祖国大陆最南端。来到角尾,未见大海,先观盐田。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块块盐田,像一面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阳光。有盐农正在盐田里劳作,用长长的盐耙搅动盐田里的结晶。
角尾地处雷州半岛西南的岬角上,海风大,降雨少,温度高,蒸发量大,且地表入海径流量少,近岸海水的盐度较高,结晶盐的质量好,产量高,自古便是重要的海盐产地。当地盐农用延续千年的“平滩晒法”生产方式生产海盐,把海水引进滩涂上的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晒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生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纯天然、无添加”。所以徐闻海盐打出的品牌便是“生态盐”。
现在,进水和收盐虽用上水泵和机械,但制盐过程仍是“古法”,即纳潮——抽水——蓄水——低度蒸发池——中级蒸发池——高级蒸发池——结晶池——收盐。
蔚蓝的天空、光洁如镜的盐田,在我们参观者的眼中,是诗画般的美景,但对于盐农来说,就远没有那么诗意和浪漫了。炎炎烈日下,要不停地用盐耙在结晶池里翻动,以免结晶过程中颗粒不均匀,是很辛苦的体力活。
角尾这个地名真的很形象,从地图上看,形似一支岬角伸向大海。灯楼角则是角尾之“尾”,东为角尾湾,西临东场湾,南与海南岛隔海峡相望。这里便是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北纬20°13’、东经109°55’。
一个距离各大城市的地标立在这里:距黑龙江漠河北极村4894公里、距三沙市800公里、距新疆乌恰县吉根乡5631公里、距黑龙江乌苏镇4560公里。
灯楼角与琼州海峡对岸的临高角对峙,海峡宽仅12海里,扼北部湾与琼州海峡进出口的咽喉,为海上交通要冲。1894年法国公司于此建造灯塔,故得名。法国人还在灯楼西北建起一座洋房。
原塔为铁架结构,1938年为了抵御日寇进攻,毁了灯塔,洋房也被拆毁,现在仅存遗址。解放后,灯塔三次重修。现在这座灯塔是1994年所建,高36米。这座六角棱形灯塔也成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象征。
灯塔旁有一座碉楼式建筑,是建于1950年的解放军渡琼作战指挥所。1950年3月5日晚,解放军首批部队,分乘13只木帆船,从灯楼角启航,实行第一次偷渡。次日先遣部队在海南岛白马井一带登陆成功。
在指挥所旧址外有说明牌,写着“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启渡点”,记录了徐闻、灯角楼在全国最终解放过程作出的贡献。
来到海边,眼前的大海倒是没有想象中的美。大概是因为退潮的缘故,海滨裸露出大片的滩涂,海滩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合水线”。因为这里是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交汇之处。据说每当涨潮时,两区海水在这里相会,所以有“合水线”之称。
另一边的海滩上,几位渔民坐在渔网上修补渔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渔网,在海滩上摊开,面积达数百平米。补渔网的渔民,头戴雷州半岛海南特有的竹编斗笠,手机拍下来,好一幅海滩补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