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记(上):荆轲塔、燕下都遗址

标签:
荆轲塔燕下都燕下都遗址易县旅游杂谈 |
分类: 津冀鲁豫 |
易县记(上):荆轲塔、燕下都遗址
从紫荆关走张石高速到易县县城,看了县城附近的两处“国保”:荆轲塔、燕下都遗址。
荆轲塔在易县县城旁边的荆轲山,塔尾砖木结构,高25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每层八角各悬风铃。第一层塔身较高大,仿楼阁式,东、西、南、北四正面辟拱券门,第二层以上均为叠涩檐。
荆轲塔是为古义士荆轲而建。“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传颂了两千年的慷慨故事,后人在当年太子丹专设的荆轲馆旁筑荆轲衣冠冢,称为荆轲山。
辽代在荆轲衣冠冢上建圣塔并寺院,之后历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所以该塔又称圣塔院塔。塔旁如今仍立有古碑一方,上刻“古义士荆轲里”,是明万历年间的御史熊文熙题。
燕下都遗址距离易县县城也不是很远,按照百度导航导过去,在一片麦地里看到几个夯土堆,那便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现在看来,实在看不出这几个夯土堆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在考古学家眼中,这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城市遗址之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20世纪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参观过位于北京琉璃河的燕国都城遗址,那是燕国早期的都城,为燕国始封地。后来因山戎不断南下侵扰,燕国被迫迁都,先迁都到上都蓟。到了公元前4世纪燕昭王时期,在易水高筑武阳城,即燕下都。
燕下都遗址经过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件立凤蟠龙纹铜辅首,如今是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3年前我曾经在首都博物馆的京津冀历史文化展上有幸目睹,确实令人震撼。仅仅是宫门上的一个饰物,就高达74厘米,可见当年这里的宫殿规模之宏伟。
据考古学家发掘推测,燕下都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但现在只剩下零散在各地的几处夯土城墙、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