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百里峡——“百里一线天”

标签:
野三坡百里峡嶂谷十渡旅游 |
分类: 津冀鲁豫 |
野三坡百里峡——“百里一线天”
20多年前刚到北京读书时就知道京郊有个野三坡,没想到直到今天才来游览。野三坡是个面积很大的景区,包括十渡等多个景点,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精彩的便是百里峡。
百里峡由三条峡谷组成:蝎子沟、海棠峪、十悬峡。好像蝎子沟没有对游客开放,能游览的就是海棠峪和十悬峡。这是两条几乎平行的峡谷,在峡谷深处修建了一道翻越山峰的天梯,将两个峡谷连接起来。我们先游海棠峪,到了峡谷深处的天梯,考虑时间和体能,选择上山坐缆车,到山顶后再由天梯步行下山,来到十悬崖。
从地质上来说,百里峡是典型的“嶂谷”地貌,一进到峡谷里,立刻感觉到两侧的山峰“挤压”过来,两边都是冲天绝壁,直上直下,谷壁与谷底近乎垂直,如刀削斧劈一般。这样的悬崖绝壁并不少见,“一线天”也不少见,但百里峡的神奇在于,整个峡谷都可以称得上是“百里一线天”,只不过宽窄程度不同罢了,最窄处宽不过一米。“双崖依天立,万仞从地劈”,走在百里峡,一路上都是这般窄涧幽谷,天光一线的意境。
与其他景区一样,海棠峪和十悬峡沿线命名了不少景点:老虎嘴、金线悬针、回首观音、一线天、天生桥、玉柱擎天等。这些景点各有特点,但共同点都是嶂谷地貌,属于嶂谷发育的不同阶段。
百里峡属于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有代表性的地质地貌都有科普性的介绍。
百里峡嶂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层中发育了宏大的垂直构造节理,经物理风化,岩层顺着这些节理垮塌,间歇性洪水冲刷谷底及侵蚀两壁,使垂直地面的裂隙不断扩张形成十分狭窄的嶂谷。
像“一线天”,就是嶂谷形成的初期阶段;擎天玉柱,是燧石条带白云岩中发育了多组直立裂隙,经风化作用,石柱周围的石块垮落下来,留下孤零零高耸直立的石柱;峡谷两侧很多巨石上有波浪起伏的波纹,这些“波痕”是10亿年前河流、海浪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由于峡谷幽深,日照时间短,所以一进入峡谷便是凉气扑面。特殊的地貌、气候条件,使得峡谷峭壁上生长很多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蕨类植物。
从下午3点半进入百里峡,出来时已经六点多了。开车到预订的阿尔卡迪亚度假酒店,不在百里峡旁边的小镇,有好几公里的距离。今天不是周末,不算很贵,酒店环境很好,就在拒马河畔。拒马河谷本身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