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天津(25):百年老站塘沽火车站、黄海化学社

标签:
塘沽塘沽火车站黄海化学社范旭东旅游 |
分类: 津冀鲁豫 |
寻访老天津(25):百年老站塘沽火车站、黄海化学社
上午十点出发,开车到天津塘沽“刷国保”。12点半到塘沽火车站旧址。
这是一座很小的火车站,但却有着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我国最早自主修建的铁路——北洋铁路上的一座车站,有的介绍文章甚至认为是我国现存的最老的车站,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因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塘沽火车站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欧式单层建筑群,坐东朝西,面向海河,与铁轨延伸的方向平行排列。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8米。建筑群的中间部位为旅客候车室,屋顶原是双坡铁楞瓦顶,现为灰色瓦屋顶,总体窗保存完好。
距主体建筑200米处的铁道旁边,有一座二层小楼,墙面上还保留有“TANG KU”的字样,这是塘沽的站名标志。
现在,这段铁路已经废弃,塘沽火车站也早已不再使用,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
再到几公里之外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一座很普通的二层小楼,像个普通的西式别墅。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很少的类型:近代科研机构旧址。我国的科学研究起步本身就很晚,科研机构的出现就更晚了,也很少。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就是中国最早的私立科研机构。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成立于1922年8月,创办人是我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1915年他在天津创办了久大精盐厂,接着又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厂:永利碱厂。他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聘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孙学悟主持社务。范旭东去世后,接掌黄海社的是著名化学家侯德榜。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为永利化学公司解决了很多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培养了一批科研技术人才,开创了我国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及细菌化学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对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发展民族化学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社1950年迁址北京,1952年并入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