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漫步(111):白云山双溪别墅、山庄旅舍

标签:
白云山莫伯治山庄旅舍双溪别墅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羊城漫步(111):白云山双溪别墅、山庄旅舍
在白云山看了莫伯治大师的两个建筑作品:双溪别墅、山庄旅舍。
山庄旅舍修建于1962年,1965年建成。将近30年后,因其以“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庭院景物融入大自然,充分演绎了“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传统园林文化,而于1993年荣获中国建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山庄旅舍所在的地方,以前是苏东坡后裔、南宋太尉右丞相苏绍箕修建的苏氏宗祠“月溪寺”旧址。上次到白云山,去看的苏家山就是苏氏墓园。
在网上看到莫伯治本人对山庄旅舍设计思路的自述,这对我们欣赏山庄旅舍的建筑艺术是最好的“导游”了。他是这么介绍其沿山溪造园、分段筑庭思路的:
“从前门进入前庭,组景以谿口山池为主题,环境空阔高旷,池北高处建餐厅,体型狭长,窈窕轻巧,作船厅形,可以俯览前庭,绕池古木扶疏,低丫拂水,池东西为山林坡地,整个前庭清虚疏朗,富于山林野趣,是为序列的第一段。”
“循坡道绕船厅东侧转至中庭,规模较前庭缩小,餐厅蛰伏于庭南,旅社客房则高踞北首,前后连以爬山游廊,高低衔接,蜿蜒有致,东西两侧为陡坡密林,空间较前收束,建筑比重较大,是为序列的第二段。”
“从中庭拾级而登,穿过门厅,转入内庭,为一封闭性庭院,规模较中庭进一步缩小,空间亦进一步收束,石岸溪桥,树木掩映,遥岭叠翠,云影波光,绕池建筑前低后高,参差错落,是为序列的第三段。”
整个建筑处于溪谷之中,深藏不露,即便是站在山庄门口也看不出里面“藏”着这么一个建筑群。
山庄旅舍建成后,周恩来、陈毅曾在此接待外宾,董必武先后两次下榻山庄并题名“山庄旅舍”,据说邓小平也曾莅临山庄小憩。
看到有建筑学家评价,山庄旅舍与双溪别墅是莫伯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甚至评价“中国现代建筑,并无出其右者”。我虽然觉得“无出其右”有些夸张,但确实是我见过的当代中国建筑中最有韵味的。
双溪别墅建于1964年,原址为“双溪寺”。双溪寺是白云山上的古寺之一,抗战时期毁于战火。
双溪别墅的设计师是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整个别墅依山而建,自然融入山水之间,梯级沿溪而上,房舍错落有致。以地形和景物为依托,以连廊为手段进行室内外空间的组织,有机地将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曲径回廊相联、假山叠石相衬,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大小空间组织有序的建筑群体。
双溪别墅的建筑规模很小,依山势只建有上中下三组建筑,以“甲乙丙”编号。位于最高处的“甲一”号房,是当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居住过的,所以有“总理套房”之称。这是一间一厅一室的套间,面积40平方左右,现在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样式。建筑风格很简洁,装修也非常简单,大厅里有一壁炉,由麻石砌成,很是别致。
沿台阶曲折而下,来到中间的一组建筑,这里是“乙座”套间,1965年陈毅曾下榻于此。客厅采用半开放式设计,其中一面濒临山壁,有细泉从山壁滴下,故名“读泉”。
两个套间的建筑材质、装修都简单朴素,没有丝毫的精致奢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算建筑设计的开放和灵动。因为地处岭南,气候温和,活动空间可以向外推移,所以别墅充分设计了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
外伸的飘台、敞开的大厅,不仅让居住者可以将室外的山水景色一览无余,同时也将园景引入室内,达到“借景”的效果,让室内外的景致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双溪别墅当年是作为不远处山庄旅舍的别院建造的,主要是为了接待贵宾。建成之后,周恩来、陈毅曾在此与印度尼西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举行会谈。周恩来、陈毅下榻别墅,就是那一次。而双溪别墅门口“双溪”二字,则是朱德委员长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