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2018-06-25 09:18:50)
标签:

黄埔古港

黄埔村

哥德堡号

一口通商

旅游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黄埔古港是在广州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古迹,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但黄埔古港并不在黄埔区,而在海珠区。

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全国设江、浙、闽、粤四个海关,但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江、浙、闽三海关被撤销,仅保留粤海关,使得广州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成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

粤海关在黄埔村设黄埔挂号口和税馆,外来商船都得停靠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然后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据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来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从当年的“外销画”中留下了黄埔古港一派繁荣的景象。直到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的首要地位被上海取代,黄埔港逐渐失去昔日的繁盛。黄埔码头也由于逐年淤塞,不利于海船停靠而被放弃。清同治年间,黄埔海关迁至长洲岛,但仍沿用“黄埔”之名。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昔日的港口码头基本上已不见踪迹,只在岸边立了一块“黄埔古港遗址”的石碑。粤海关旧址也没有保存,仿照古港旧貌修建了一座“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和一座“古港遗风”石牌坊。

在另一侧的绿地里有一座“哥德堡号”重返广州纪念雕塑。这座雕塑源自18世纪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以及十多年前的那次“重返”广州之行。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哥德堡号曾三次从哥德堡远航广州,停靠黄埔古港,是中瑞航海贸易的历史印记。17451月,“哥德堡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这是它的第三次广州贸易之旅,船上装载着约700吨货物,包括茶叶、瓷器、丝绸等,8个月后的912日,“哥德堡号”航行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突然触礁沉没。1980年代到1990年代,瑞典对沉睡海底的“哥德堡号”进行考古发掘,打捞出不少完整的瓷器及瓷器碎片。后来,瑞典重造了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并于200510月“重返”广州。抵达广州时,瑞典国王亲自出席了纪念活动,成为中瑞两国交往的一段佳话。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河边还停靠了一艘仿古帆船,名为“阔阔真公主号”,这是是仿七百多年前元朝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时乘坐的古船建造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该船沿波斯湾和东南亚沿海走访了数十个个国家和地区,为亚运做宣传。其后,这艘仿古木帆船捐赠给广州亚组委,现在停靠在这里。

与黄埔古港相连的是黄埔古村。古港遗迹今日已难寻踪影,但黄埔古村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仍是一派古朴景色。

得益于曾经的“一口通商”,珠江边的黄埔港成为世界级的贸易大港,而黄埔村也得风气之先,村中不少人出洋经商、留学,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在近代史上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如中国驻外领事第一人、曾身兼中、俄、日三国驻新加坡领事的近代外交家胡旋泽;第四批留美幼童梁诚,清末任驻美公使,争回庚子赔款多出部分用于教育,并争回粤汉铁路修筑权等。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因为经济实力雄厚,村子里的很多房屋特别是宗祠,建筑考究,保存至今。黄埔有冯、梁、胡、罗四大姓,现存宗祠建筑十多座,还有多间家塾、宅邸。

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是隐云冯公祠,而保存最完整的则是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是胡姓的始迁祖祠堂,建于清代,三进三间,大门对联写着:派溯崇安源远流长绵世祚、基开黄埔根培本固大宗祊。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祠堂门前的空地上立有花岗石旗杆夹,其中一块刻着光绪年间“奉旨赏给工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胡栋朝”,“工科进士”显然是清末新政后出现的“新词”,将传统的科举功名“套”在新兴的工业学科之上。这位胡栋朝也是黄埔村在晚清涌现的杰出人士之一,曾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是铁路桥梁专家,曾任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

梁氏宗祠现在被辟为黄埔村的人文历史博物馆,建于清代,现存头门及天井,中座台基。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村子里还有一条“祠堂街”,集中了化隆冯公祠、晃亭梁公祠、主山冯公祠等三座祠堂和一座左垣家塾。

化隆冯公祠是冯氏二世化隆公祭祀祠堂,建于清代,祠堂前有照壁一座,有灰塑寿字,较为罕见;亭梁公祠梁氏小宗十世祖祠堂,建于清代;主山冯公祠,也建于清代,宽三间深两进。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左垣家塾,清嘉庆年间建,是十三行天宝行行商梁经国所建,是现存唯一的十三行行商所建历史遗址。家塾培养出梁氏三位进士等一批杰出人才。

黄埔村中还有两座奇特的建筑,一座是俗称“日本楼”的民居,楼高两层,平面为倒“凹”字形布局,院墙及大门由红砂岩砌筑。房屋的主人冯佐屏在1900年到日本求学,娶日本妻子平美爱子,后回乡定居,兴建此楼。据说抗战期间,日军试图毁村,平美爱子亮出随嫁的日本军刀,挽救了黄埔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不远处的姑婆屋,建于清代,是村子里“自梳女”聚居之所,俗称姑婆屋。所谓“自梳女”,又称“姑婆”,是指在封建社会一些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自食其力、终生不嫁的女性。

黄埔村原先有多座庙宇,现存仅一座北帝庙,又称,玉虚宫,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北帝是珠三角普遍的信仰,特别的是黄埔村的这座北帝庙,除了供奉北帝外,还供奉了一位名叫“张王爷”的神灵。这位张王爷应该是黄埔村当地的民间信仰。在岭南,很多地方都有各自的民间信仰。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羊城漫步(106):黄埔古港与古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