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漫步(78):长洲岛——白鹤岗炮台

标签:
长洲黄埔军校白鹤岗炮台长洲炮台旅游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羊城漫步(78):长洲岛——白鹤岗炮台
上岛后看到告示,说黄埔军校旧址正在维修,看不成。那就看看别的吧,反正黄埔军校旧址以前看过。步行不到1公里即到白鹤岗炮台、金花古庙。
白鹤岗炮台是清末长洲岛炮台群的一部分。长洲岛位于珠江主航道南岸,是由狮子洋进入广州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所以清朝末年在这咽喉要地构建海防体系,由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蝴蝶岗炮台、大坡地炮台、新西岗炮台、旧西岗炮台、四缝炮台组成,共有炮位15座,置洋炮15尊。
在7座炮台中,以白鹤岗炮台为主炮台,规模最大。清末民初的长洲要塞司令部也设置于此。白鹤岗炮台有3座炮位,当年设置大炮3门。每个炮位是一个下沉式的“池子”,大炮就设置在里面。之所以是下沉式的,当然是因为隐蔽的原因,从外边看是看不到大炮的。
每一个炮位都设有扇形轨道,使得庞大的火炮可以在轨道上迅捷地调整射击方位。所用火炮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克虏伯制造,现在保存有一台,果然是庞然大物,没有轨道是没法巡视调整的。
三座位于“地下”的炮位,由一条地下巷道连接。这条40多米的巷道除了连接炮位,而且还设有弹药库,以及士兵的营房。还挖出一个地下四合院,被称为“官厅”,是长官居住办公之所。院子中间是个方形水池,除了是景观,可能还是消防用的水池吧。
看过很多地方的清代炮台,大多是一个高台上放置一台大炮而已,但这次看到白鹤岗炮台,才发现这才是真正严密的海防体系,应该是德国或别的国家专家帮助设计的吧。
白鹤岗炮台位于一座小山岗上,除了炮位、巷道,炮台门楼保存也较完好。门楼上方嵌花岗石门额,石额正中间镌刻“白鹤岗台”四个大字。落款是光绪九年(1883),左边刻着“两广总督张、广东巡抚倪、记名总兵锐勇巴图鲁邦督造,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柴熙”。“两广总督张”便是当时担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他也是长洲海防体系的积极推动者。
白鹤岗山脚有座金花古庙,建于建于清代中期。很小,只有两进,但却是广州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金花庙。不久前在珠海唐家湾参观的“唐家三庙”中,就有金花庙,那次让我知道岭南人信奉的金花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