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漫步(75):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旧址

标签:
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北校区旅游孙中山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羊城漫步(75):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旧址
到中山大学北校区,也就是原来的中山医科大学,参观这里的老建筑。
中山医科大学是解放初由原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和光华医学院合并组成。现在的这个校区就是原来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校址。从这个意义上说,2001年在全国高校合并潮中,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中山大学,也是历史的回归。
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广东公医学堂,1915年易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现在校园里的几栋老建筑,大多是这个时期所建。1925年,并入国立广东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国立中山大学。1931年,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
在校门外就能看到门内山坡上的“红楼”,这是原来中山医科大学的办公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竣工,最早是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的医院用房。
楼高三层,有介绍说,是一座“中西结合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我也不知道“欧洲古典主义”是个啥风格,但这栋大楼造型确实挺独特,不用于一般的西式建筑。最特别的就是大楼正中突出部分的两端以及大楼两侧,分别建有一座多边形的塔楼,塔楼上端为圆锥形的顶部,有点像西方城堡中常见的角楼。
大楼正中入口处有四根罗马式的大立柱,上方保留有邓小平题写的“中山医科大学”校名。大门两侧对联:“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是当时的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为医学院所题,2004年根据照片复。
大楼前竖立着孙中山学医纪念铜像。孙中山早年学医,他学医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医学院后来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也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之一。
孙中山的雕像遍布各地,但留着辫子的雕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而这正是他投身革命之前、学医时的形象。
绕过办公楼、篮球场,有两栋相邻的西式建筑,体量都不大。一栋是现在的图书馆,也是1918年建成,当时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校舍。日本侵华期间,被日军作为细菌战广州大本营。
另一栋现在是医学博物馆,因为同样的红色外墙,又称“小红楼”,建成于1925年。2004年辟为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不过闭馆了,没有进去参观。馆旁立有刻有“博济医院”名称的石柱,是从当年的博济医院旧址移过来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