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漫步(44):药洲遗址九曜石——1000多年前的皇家园林遗址

标签:
药洲遗址九曜石药洲旅游广州 |
分类: 南国纪行(两广海南) |
羊城漫步(44):药洲遗址九曜石——1000多年前的皇家园林遗址
药洲遗址位于越秀区教育路,从街边一个古色古香的园门走进去,竟然别有洞天,一个精巧玲珑的园林赫然眼前。而这还不是一个普通的园林,而是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南汉国时期的皇家园林“九曜园”遗址。要是算“年龄”的话,这应该是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之一了。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刘龚割据岭南,建都广州自称兴王府,在这里开凿西湖,他的行宫花园。他在湖洲上遍植红药(红色芍药),炼丹求仙,所以这里被称为 “药洲”,还采运了九块被称为“日光奇石”的灵壁石置于洲上,称为九曜石,药洲也因此被称为“九曜园”。
西湖始塞于宋,再淤于明,由湖变池,如今只剩下一个西湖路名,但“九曜园”有幸保存了下来,当年的九曜石也一直流传到现在。如今九曜园经过重新整修,仿建了古门楼,重砌九曜池,湖北廊壁上还镶嵌着历代有关药洲、九曜石以及书院的碑刻,使之成为广州市中心的一处寻古探幽好地方。
修复后的九曜园面积不大,甚至都不能说是园林,只是一个千余平米的庭院,一泓池水,曲径回廊,一目了然。但分布在庭院里的几块有着千年历史的古代奇石让这座小小庭院有着不一样的内涵。
当年的九曜石现在尚存8块,分别是:
米题“药洲”石,在水池北岸,上有米芾题刻“药洲”,署“米黻元章题”。该石清代时曾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和两广总督署,20世纪50年代迁回现地。现在药洲遗址大门上的“药洲”两字即取米芾所书:
药洲石,形如笋峰,高2.4米,上刻翁方钢题“药洲”两字及其所书周敦颐《爱莲说》:
海上洲石,在池北岸,位于米题“药洲”石之西,形状若牛头,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
池东石,在湖东端,上下两块石相叠,上石状如黑猪,下石形如巨龟,石身有泡沫小孔。
仙掌石,在池东石南面。有米芾在石上题刻诗:“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明人关鹏在石手掌纹旁题“仙掌”两字。
九曜第一石,在石堤东侧,石形像鳌鱼。在石底部有明嘉靖年间题刻的“此即九曜第一石也”。还有清代书法家翁方纲题刻的篆书“拜石”和隶书“龙窟”等题刻。
四言诗石,为白色中空石,上有清人的题刻四言诗。
珠泉石,石的一面刻“珠泉”,另一面刻“钓矶”:
水池旁的碑廊里还有不少历代文人有关药洲九曜石的碑刻,包括九曜石上的题刻拓印。
上面还镌刻着一些宋代至清代的文人书法碑刻,其中自然以宋代米芾的“药洲”二字最为有名,而“药洲春晓”还曾是早年的羊城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