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远(8):和平村——日本战俘收容所旧址

标签:
凯里旅游黔东南镇远和平村 |
分类: 多彩云贵(滇黔) |
古城镇远(8):和平村——日本战俘收容所旧址
和平村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旧址,最早是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民国初改为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设立了两个日本俘虏收容所。第一日本俘虏收容所在西安,主要收容在华北战场俘虏的日本战俘,后迁往宝鸡。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于1938年建于湖南常德,主要关押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俘,先后关押日军俘虏600多人。武汉失守后,于1938年12月迁到贵州省镇远县,1944年11月迁至重庆巴县。
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目前保存基本完好,成为一处珍贵的抗战遗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战俘所大门为拱形城门样式,由前后院组成,围墙用黄泥土垒砌。院墙四角均有岗楼。前院两侧分别是两栋单坡砖木结构平房,为哨兵室、米库等。办公楼为一栋两层楼,设有办公室、职员室和反战同盟训练班、研究班、新生班、女俘住宿等。办公楼后面是大礼堂,后院设有病房、厨房、医务室、食堂、岗楼、哨所等建筑物。
从展览陈列中可以看出当年的日俘收容情况,抗战时期中国方面对日军战俘真的是优待。从一个细节就可看出,在镇远战俘收容所的后院,专门为战俘修建了浴室。要知道,在抗战时期,我们自己的军队恐怕也很难拥有这样的浴室的,伙食也比中国军队战士们吃的好。在镇远期间,战俘所管理人员设法改善伙食,带领日俘上山挖野菜野果,下河游泳捕鱼,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抗战时期,日本反战作家、同时也是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负责人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来到镇远,发动部分日俘,组织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编印和平村杂志《和平先锋》等,还到前线开展反战宣传。当时鹿地亘就将镇远战俘所称为“和平村”,这个名字也沿用至今。
不到4点约的出租车就到和平村外边等我,下雨了我也想早点走。全程高速公路,50分钟车程,4:40就到三穗高铁站。先在旁边摊子上吃了碗牛肉粉,然后到高铁站广场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
广场空荡荡的,三穗是黔东南自治州的一个县,这个站在高铁线上应该是个小站,车次不多。旅行真是奇妙,这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一个地方,竟然来到这里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