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经山·藏经洞

(2016-12-16 09:44:04)
标签:

房山

云居寺

石经山

藏经洞

旅游

分类: 踏访京郊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原本想去北边爬长城的,但看百度地图,京承高速和京藏高速都堵车,临时决定改去房山。前段时间看新闻知道云居寺石经山重新开放了,很想去参观。走西六环、京昆高速,果然一路畅通。

上次来过一趟云居寺,但那个时候石经山没有开放。经过6年的岩体加固工程之后,才重新对游客开放。因为是“试开放”,所以还不收门票。

石经山不算高,海拔仅450米,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山顶;景色也没什么特点,有点意思的就是京原铁路在山脚下穿过,在山上正好可以看到铁路桥像一道彩虹,横跨在山脚。可惜雾霾重,拍出来灰蒙蒙的。

石经山·藏经洞

当然,作为一个“景点”,石经山不是以景色“见长”,而是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一条千年古道、两座千年古塔、九个藏经洞、4559块历代刻经石板。

一条千年古道,便是登山的山道。这条石经山古道开凿于隋大业年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数千块刻经石板正是通过这条古道送到山上的。古道大部分是在山体岩石上开凿而成,千百年风吹雨淋露出了岩石本来的纹理,加上古道两侧多处形状各异的岩石,共同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到了半山腰,古道变成了108级台阶,也是在山体岩石上开凿的。108这个数字应该是特意的,据说,这代表人生中的108种烦恼。每登一级,就能消除一种烦恼。

登完这108级台阶,便来到藏经洞。藏经洞共有9个,分为分上下两层,原无编号,1956年发掘石经时,为便于拓印进行了编号。

下边一层是一洞、二洞,这两洞是静婉大师的第四代弟子惠暹在唐开元年间开凿,一洞藏经972块,二洞藏经1018块,经板均刻于唐代,两洞之间有“念佛”二字,是明万历年间一钦差所书。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在一洞、二洞的正上方,是三至七洞。著名的雷音洞就在其中,是藏经五洞。这也是9个藏经洞中开凿最早、也是唯一开放式的,其他几个洞都用石板封死,从缝隙中往里看,一块块经板叠放在一起。

雷音洞内部较为宽敞,如同一个小型佛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大师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是隋代雕刻中的精品。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旁边的藏经六洞洞外有书法大家董其昌题刻的“宝藏”二字。这是崇祯年间他与友人游览云居寺、石经山时题写的。

在雷音洞另一侧则是在山体上凿出的栈道,通往藏经三洞、四洞。

在山上还有两口古井,开凿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是当年为了解决山上僧人、工匠饮水而开凿。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由藏经洞所在的半山腰平台继续往上,一段很陡峭的台阶便到山顶。山上有两座塔,一是金仙公主塔,为七层密檐式宝塔,为唐塔的典型样式,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40)。金仙公主塔体量不大,高仅3.5米,但十分精致。全部用汉白玉石建造,基座中间为方形佛龛,正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

金仙公主为唐玄宗李隆基八妹,热心支持云居寺刻经,奏请唐玄宗赠给云居寺唐代新旧译经四千余卷,又将寺旁麦田、果园及环山林麓赐给该寺作为永久性寺产。

另外一座塔为单檐小石塔,也是建于唐代。说是塔,其实从外形上看更像是微缩的“石板房”:石板“搭”成四壁、上面是石质“屋顶”,造型十分简单。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看到有介绍说,北京市现存唐塔仅8座,石经山就有两座,其中金仙公主塔是这八座唐塔中体形最大的。

金仙公主塔旁边是一片建筑遗址,经考古发掘,是当年的上寺和曝经台遗址。目前,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中。

下山后返程走了一段战备公路,完全是山路,风景很好。路上停车看了当年备战备荒时挖的山洞,还看了京原铁路的一处隧道,拍了很漂亮的照片。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石经山·藏经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