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岳阳抗战遗址(4):幕阜山抗战石刻

标签:
平江岳阳幕阜山鲁道源旅游 |
分类: 三湘四水(湖南) |
寻访岳阳抗战遗址(4):幕阜山抗战石刻
湘、鄂、赣三省边界有幕阜山,古称天岳山,属于罗霄山脉,主峰位于平江县南江镇境内,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抗战时期,也是战场。
登上幕阜山,自太元天宫背后有一条小路到一峰尖山顶,左侧可见一巨石似乎是被利剑劈开,巨石上刻“上狮洞” 三字。巨石下方有一半天然的石洞,洞顶部为一拱形大石板封盖。此洞临崖而生,下临绝壁,十分险峻。
洞口有石门,门上方刻“极无峰”三字,两侧刻有一联:“幕阜南岳同日月,洞庭狮子并乾坤”。入洞有一石台,亦刻一联:“多别凡情观自在,喜除世事悟真空”。上方洞壁刻有几行字,仔细辨认可见一首绝句:幕阜顶天立,雄霸震四极,气吞三岛寇,热欲干戈戟”。诗的作者是国民革命军第58 军军长鲁道源,抗战时期,他转战于大云山、新墙河、幕阜山一带,据说曾将战时指挥所设在这小小山洞之中,留下了这首诗。
鲁道源为抗日名将,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率军收复九岭、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固守影珠山,几乎全歼了日军第3师团等。1945年9月14日,代表薛岳在南昌接受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的投降,更是其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戎马倥偬之际,鲁道源还以研习诗书画为志趣,其抗战时期的诗作集为《铁峯集》出版,算得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不仅作诗,鲁道源书法亦佳,尤善篆书,他在上狮洞后的崖壁上手书石刻的 “雄霸南天” 四个大字,每字阔约两米,极为壮观。可惜,这幅巨型摩崖石刻大概是在文革期间被毁,刻着“雄霸”两字的石面已裂开,字迹不易辨认,“南天”二字以及鲁道源的题款,仍清晰可见。旁边还刻有“拱众山星”,题款为“滇南梁德奎”。梁德奎与鲁道源皆为滇军名将,梁时任第58 军副军长。
一峰尖巨石叠砌,石刻众多。在一块石头上刻有一幅对联:“幕天席地,阜物康民”,这是幅藏头联,出自民国时期的平江县县长陈鲲。上联“幕天席地”语出晋.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下联“阜物康民”语出《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