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岳麓山·抗战篇(3):忠烈祠、岳王亭

标签:
忠烈祠岳麓山岳王亭刘建绪旅游 |
分类: 三湘四水(湖南) |
走读岳麓山·抗战篇(3):忠烈祠、岳王亭
湖南师大与湖南大学一样,也是没有围墙的校园,同样依偎于岳麓山脚下,校园与岳麓山融为一体。在湖南师大校园靠近岳麓山脚下,有一片抗战纪念遗址,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经整修成为“抗战文化园”。抗战纪念园主要包括:忠烈祠、岳王亭、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七十七师抗日阵亡纪念碑等。
忠烈祠原为纪念岳飞的岳王庙,1939年改建为“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以纪念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的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第四路军本系何健所属之部队,抗战后刘建绪率军开赴前线,参加淞沪抗战,英勇杀敌,屡挫敌军。抗战中,第四路军改编为第十集团军,仍以刘建绪为总司令。
忠烈祠座西向东,为重檐歇山顶式样,覆黄琉璃瓦。外廊以石柱支撑,每根石柱上均刻有楹联,这些石刻楹联的字迹保存都还完好,但撰联者的名字却都被凿毁。这些对联无一不是壮怀激烈、气壮山河,今天读来仍然是血脉喷张、心潮澎湃。
正面中间两石柱刻联日:
江水滔滔,共一片斜阳,长写出壮士当年血泪;
赫石珞珞,添几椽庙貌,好留与后人终古馨香。
正门两侧石柱上刻联云:
百战裹尸还,宜藏兹猿鹤幽楼,麒麟高冢;
千秋灵爽在,此中有苌弘碧血,阁部衣冠。
正面两侧檐柱镌联:
凭栏望七十二峰峦,慷慨念同胞,浩气长存,岳湘增色;
此地瘗三千囗组练,登临来赫石,忠魂不朽,中甫重生。
祠后正中两石柱刻联日:
碧血染黄沙,取义成仁,应垂不朽;
精英辉赫石,贪生怕死,莫到此间。
祠内设有抗战专题展,但我到的时候没有开门,只能从门缝朝里望去,看到正中间有一反映抗战的浮雕,浮雕两侧石柱上刻有对联:
扬威国土,靖乱岩疆,铁血铸山河,万里留光荣战绩;
气壮洞庭,风高云麓,旌常兼俎豆,千秋拜忠烈祠堂。
上面悬挂匾额,题“允武且仁”四个大字,为第四路军总指挥刘建绪撰,谭延闿之弟谭泽闿。“允武”典出《逸周书·允文》:“于时允武,死思复生,生思复所。”即指征伐之事。“仁”指仁德,意思是说将士征伐与仁德并具。
忠烈祠的南侧外墙壁上嵌有两块石碑,分别是刘建绪撰书的《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记》,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吴容甫教授撰文、颜家龙教授所书《重修麓山忠烈祠记》
在网上找到《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记》全文:
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记
第十集团军总司令 第四路军总指挥刘建绪撰并书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建绪方督师浙东与囗囗拒战,遂与诸将士议曰:余自统率四路军以来,从事绥靖囗囗各役将士死亡者以数万计,宜於长沙麓山之赫石坡建忠烈祠祀之。於是鸠工治材、计日程事,阅四月祠成。堂构崇阔,籩豆有秩,江影山色,蔚然巨观,庶乎足以扬休烈而昭礼禩矣。
当余奉命东移之初,闽、浙、赣、皖边区人民盖已久苦涂炭,群盗满山,数千里烽火相望。乃分区围攻,诸道并进,攀崖逾岭,捣穴擒渠,虽半载之间芟夷略尽,绥靖事业得以如期完成。而我将士摧锋临阵、即戎受命者踵相接,其功未可没也。
二十六年七月抗日军兴,自沪渎循海岸以达台、温皆我军捍卫之围。沪杭一线力战数月,虽创顽敌,凋丧独多。其间如十五师广福及南翔之役、十六师刘行顾家宅之役、十九师蕰藻滨南岸王家牌楼之役、六十二师海盐平湖之役、七百二十八师一百九十二师嘉善嘉兴及吴兴迤南菁山市之役、前暂编十三旅即今一零七师三二一旅嘉善之役,皆喋血苦战而百死不挠,机礟弥空,骸骨盈埜,死亡各不下四五千人。既而寇军深入南浔震动我军,分部西援,迭挫凶锋,若汪之斌部鄱阳湖西岸之防守、何平部马当之反攻、李觉及顾家齐部姑塘及牛头山之迎击士卒伤亡动及数千,而我陶柳部游击于沪杭路,胡达部搏战于富、桐间,死伤亦复不少,何其壮也。
吾湘自咸、同军兴,乡人士宣力戎行。湘军旌旗遍海内,武功之盛,震烁古今。良由曾、胡诸贤以忠诚为天下倡,一时风气鼓蘯,皆能以身殉国,冒百艰麋顶踵而弗辞。鼎革以还,此风未沫。黄克强、蔡松坡先後奋迹於领表甯、汉、川、滇之间,振臂一呼,湘人士致力革命,负载从征者满天下,中央恤典湘籍者,几占全国之半。尤以此次抗战,我湘人之守土者艰苦支持,前仆後继,或伤夷过半,或全军俱殒,作战之勇,死事之烈,诚足以撼天地而泣鬼神。此岂独楚人雄桀悍锐之气果有以异於他邦,亦有百馀年来先贤往烈提倡鼓舞,而爱国卫民之义深入于人心也。方今寇患日亟,战事弥殷,缅怀吾湘诸先辈勋烈而才力媿未有达,独欲以忠诚之义与我诸将士交勉。互属尽瘁,毕劳冀于驱,除强寇收复失土之日,再以告慰我阵亡之灵也。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四月 日立石
由忠烈祠往西,有一不大的湖面,有曲桥通往湖中心的岳王亭。亭为六角攒尖重檐顶,顶盖黄色琉璃瓦,亭内有岳飞线刻像石碑,碑阴刻岳忠武王年谱。
岳壬亭建于1935年,在岳麓山脚建亭纪念岳飞,固然因为岳飞曾经驻军长沙,驻扎地便是岳麓山赫石坡,更因为当时正面临外敌入侵,岳飞乃我们民族抗击外侮的历史记忆,纪念岳飞更是激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