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2015-06-11 09:48:29)
标签:

旅游

张家湾

通运桥

萧太后河

北运河

分类: 踏访京郊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去了趟通州张家湾。如今的张家湾已经默默无闻,就是通州城区边缘的一个镇,但在几百年前,这里可是大名鼎鼎的“运河第一码头”。这里正好是凉水河、萧太后河与玉带河汇合处,为天然河港。元朝时,南粮海运至渤海,再溯海河、潞河即北运河至此湾,再调用大车陆运至大都城,直至清嘉庆年间潞河(北运河)改道,张家湾作大运河北端码头达七百余年。

后因洪水分流,张家湾河道淤浅数十里,清廷无力治理,从此漕船不再经过这里,张家湾才逐渐衰落。

张家湾原有城池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主要就是为了守护漕运命脉。随着漕运衰落,张家湾古城也日渐衰败,但古城被毁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军为修建碉堡,把城垣拆毁,使这座数百年的古城毁于一旦,只剩下残垣断壁。所以今天看到的张家湾古城,只是原来的南门及附近百余米的城墙,并且还是修葺过的。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更令人诧异的是,古城里是一片瓦砾,地面上所有的建筑都被拆除,坑坑洼洼的土坑及渣土上甚至长出了荒草。

残存的城墙外,正对着南城门的便是通运桥。现在看到的城墙和城门都是后来修复的,但这座通运桥却是真正的古桥。古桥的历史比张家湾古城晚了几十年,嘉靖四十三年抢筑张家湾城后,先是在南城楼外架木桥一座。但因过往货物很多,木桥不堪重负,到万历年间改建为石桥,万历帝赐名为“通运”。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运桥长 43.5,宽10,为3孔石券洞结构。中券宽9,券洞两侧上方雕有镇水兽。桥两侧设石栏,每边各有望柱18根,柱头雕有石狮;望柱间镶置栏板,栏板上浮雕宝瓶。据说,这种两面浮雕宝瓶的造型,为全国古桥所未见。

桥面为花岗条石砌成,与不久前在琉璃河大桥上看到的一样,通运桥的桥面也是车痕累累。这一道道深深的车辙沟,记录了当年车水马龙的盛况。

桥北端原立有两通石碑,现存一碑,立于桥北西侧。碑文已漫漶不识,看到有介绍说,刻的是“敕建通运桥碑记”。

桥下河道尚存,虽然河床内还有水,但显然已经不是“活水”,与北京周边大多数河道一样,即便没有干涸,也是污水横流。但通运河所跨的这条小河并不是大运河,而是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萧太后河是北运河水系的一条支流,因为是辽代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河道开挖于辽统和六年(公元988年),是北京最早的漕运河,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萧太后河在通运河东不远处汇入凉水河,而凉水河又汇入潞河,这一片水系便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北运河的河道。

今天的通运桥与张家湾古城一样,早已不复当年的喧嚣与繁华。站在桥头,抚摸已经风化的石狮,难以想象这条萧瑟的河道两岸,曾经是市肆栉比,人声鼎沸。

但在千里大运河两岸,类似的盛衰起落又何止一个张家湾。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给沿线经济带来的冲击,给运河沿岸的城镇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通州访古(1):张家湾通运桥·萧太后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