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六记(四):万佛堂·孔水洞·华塔

标签:
佛学万佛堂花塔孔水洞旅游 |
分类: 踏访京郊 |
房山六记(四):万佛堂·孔水洞·华塔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竟然是在磁家务煤矿的家属区里,也是我们没想到的。煤矿已经停产,整个矿区一派萧瑟,车拐了两个弯,看到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古塔。看过照片,知道那里便是万佛堂华塔。
在这仅存的十多座华塔中,建于辽咸雍六年(1070)的万佛堂华塔是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因而格外珍贵。
万佛堂花塔,下部为八角形塔身,上部呈笋状。而这种上、下两部分各异的造型,正是花塔的最主要特征。花塔一般都是下部为亭阁式塔身;上部为圆锥形塔冠,塔冠表面环绕着数层浮雕佛龛。也正是因为华美的塔刹,有如一根盛开的花棒,因名华(花)塔。也有考证认为华(花)塔之名,来源于佛教《华严经》。
万佛堂华塔的亭阁式塔身,四个正面砌出券门,四个斜面雕刻直棂窗塔外壁有浮雕菩萨、力士像。塔身之上有腰檐和平坐各一层,平坐以上即为华美的大塔刹,塔刹外形如一根竹笋,用砖砌成八层相叠的佛龛。刹身之上的刹顶也已毁坏。
由华塔不远处的一处台阶下去,便是万佛堂。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初建于唐代,但早已废圯。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是一座无梁殿。我发现明代好像很喜欢建造无梁殿,五台山显通寺和南京灵谷寺那两座著名的无梁殿,也都是明代所建。当然了,相比于那两座无梁殿,这座万佛堂的体量要小得多,只是一座单体的小佛殿。但万佛堂的精华,不在建筑,而在殿内三壁嵌满唐朝雕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可惜门关着,不能入内参观。在网上看到照片,浮雕嵌满墙壁,十分壮观,雕刻的佛像造型生动,神态自如,堪称杰作。但这么精美的石刻却被锁着,不对外开放,实在可惜。
万佛堂下,就是著名的孔水洞,原本是天然溶洞,洞内壁存有隋大叶十年 (公元614年)的刻经以及隋唐时期雕像,可惜洞穴已被铁栅栏围挡,无法进入到洞内。据说原来洞内泉水潺潺,但现在已经没有泉水流出。孔水洞的洞口修建为拱形的石券门,洞口上方,即为万佛堂的台基。
万佛堂背靠的是一面几乎垂直的山崖,山崖底部凿有一洞,洞口上方是水泥做的五角星,以及“常备不懈”四个字,显然是个防空洞,估计是上世纪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时代的产物,现在大概已经荒废,也有铁门锁着,进不去。
万佛堂两侧,各有一塔,一为辽塔、一为元塔,形同姊妹塔。两座古塔附近分别有山道可登上山顶,在山上能更清晰地看到华塔的细部。望远处看,能看到矿区全景。磁家务煤矿是京煤集团下属的煤矿之一,现在已停产,虽然还有工矿企业的模样,但靠近山脚,更像农村了。不但有种了果树的层层梯田,还有石头垒的院墙、山道,还有屋顶的“瓦片”也是用石板做的,亦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