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独乐寺

标签:
佛学独乐寺观音阁蓟县独乐寺旅游 |
分类: 津冀鲁豫 |
蓟县独乐寺
到蓟县,主要是为了参观独乐寺。独乐寺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愈千年,对于木结构建筑来说,这已经是极其罕见的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早在1930年代,就有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来此调查从而闻名海内外。梁思成对独乐寺古建评价很高,称之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我发现1961年的首批180处“国保”,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曾被梁思成等中外学者实地调查而闻名,其他不少文物虽然可能价值更高,但因为没有在早年引起学者关注而知名度不高,没有入选。
独乐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辽代重建,后在明万历、清顺治、乾隆、光绪数朝均有维修。整座独乐寺分东、中、西三部分,东、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独乐寺的主要建筑,由山门、东西配殿、观音阁、韦陀亭等建筑组成,除山门和观音阁是辽代建筑外,其余的都是明清所建。
山门殿南面二梢间立有哼哈二将,据说是辽代彩塑珍品,北面二梢间东西墙壁为光绪时重摹的四大天王彩画。
穿过山门,便能看到高高耸立的观音阁,也是辽圣宗统和二年所建。这是一座三层木结构楼阁,但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
观音阁下层的四壁均绘有壁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以及供养人像,间绘山林、云、水。十六罗汉各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了连续巨大的画卷。壁画为明代所绘,保存完好,画面清楚,殊为难得。观音阁壁画原来被厚厚的白壁所覆盖,是1972年整修观音阁时重新发现的。
观音阁背面有韦驮亭,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亭内韦驮像身披甲胄,威猛庄严。一般寺庙中的韦陀像都供奉于山门殿弥勒菩萨像后,像独乐寺这样单独筑亭供奉的,实属罕见。
独乐寺东部是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在那个时代,从北京到清东陵,一般要走4天,沿途建有多出行宫,独乐寺行宫便是其中一处。行宫现存正殿一座,另有十四间回廊。回廊内墙上镶嵌有28块乾隆御制碑。这些御制碑原镶嵌于蓟县另一个行宫——隆福寺行宫,后迁入独乐寺。
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诗文107篇,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十分珍贵。
还有文章说,全国现存八大辽构:涞源阁院寺文殊阁、高碑店开善寺大雄宝殿、应县木塔、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义县奉国寺大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以及山门,独乐寺独占其二。另外六处,我也参观过三处,加在一起,八处辽构,我已参观过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