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典籍博物馆(2):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标签:
《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旅游 |
分类: 客居北京 |
国家典籍博物馆(2):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赵城金藏,这部刻于金代的大藏经,因被供养在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广胜寺而得名。这是金代熙宗(1141-1149年)初年,潞州(今山西长治)百姓崔进之女法珍断臂化缘,在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募资所刻。
大藏经是古代对所有佛教典籍的总称,按内容分经、律、论三藏。大藏经的刊印始于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太监张从信到成都刊印藏经,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方主持刊印的藏经。因刊刻地在成都,后世把这部大藏经称为《蜀版大藏经》,因始刻于开宝年间,也称《开宝藏》。《赵城金藏》就是以《开宝藏》为蓝本覆刻的。因《开宝藏》至今仅有十余卷存世,大部分已散佚,《赵城金藏》便成为我国第一部官方刊印大藏经之覆刻本中的孤本。
另一方面,目前保存下来的金代全藏刻书极少,除了赵城金藏外,其他流传下来的金代藏经仅有十几卷,而《赵城金藏》留存近五千卷,所以从不论是从佛教史来说,还是从版本学来说,赵城金藏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和意义。
在抗日战争时期,赵城金藏曾险遭日军抢劫,在当时太岳军区政委薄一波指示下,秘密转移至安全地带。到解放时,尚存的4000多卷《赵城金藏》从涉县安全运到北平,移交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收藏。解放后,国家对赵城金藏进行了修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古籍修缮项目。历时17年,直到1965年才修复完毕。1980年代,任继愈主持出版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便是以《赵城金藏》为底本。
从展出的经卷看,赵城金藏印刷清晰,字体俊秀,每卷首还有精美的佛陀说法图。
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内阁首辅解缙等人编修,全书共22937卷,约3.7亿字,共装成11095册,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藉以保存流传。收录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明清换代之际,正本下落不明,疑毁于战火,也有人说藏于明嘉靖皇帝下葬的永陵。副本在明代即有佚失,到清朝时藏于翰林院。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到了光绪年间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期间,遭遇英法联军盗购及八国联军焚劫,加上一些官员趁机大行偷盗,甚至像文廷式这样的学者也偷盗《永乐大典》很多册。
据统计,现今尚存的《永乐大典》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而这仅存的400册《永乐大典》被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多个机构收藏,其中国图藏有222册,是收藏最多的一家。而这200多册也是经历了各种努力,多方捐赠、回流的结果。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将翰林院所存《大典》残本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后来多方搜罗,特别是建国初期,与苏联处于“蜜月期”,他们被当作战利品从大连满铁图书馆运到苏联的60多册《永乐大典》归还中国。
这次展出的几卷《永乐大典》让我们一窥真容,高约 50厘米,宽30厘米,开本宏大,确有皇家气魄。每一页的文字全用毛笔以工整楷书写成,要知道全书有3.7亿字,全部都是用这么工整隽秀的楷书一笔一画抄写的,这是多么巨大的工程。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纂修的古代文化典籍汇编,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我国大部分重要典籍,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典籍3500余种、79000卷,装订成36000余册,约8亿字。
当时一共抄写了七部,分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盛京宫内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此为北四阁,又称为内廷四阁,仅供皇室阅览;另三部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即南三阁,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南北七阁均仿宁波“天一阁”建造。
近代以来战乱不断,七部《四库全书》中完整保存下来的仅存三部半。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藏本均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圆明园文源阁被英法联军焚毁;杭州文澜阁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经收拾、整理、补抄,基本恢复。剩下的三部,紫禁城文渊阁藏本与其他故宫珍藏一起在国民党撤离大陆前夕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文溯阁《四库全书》在1966年中苏关系紧张时被运至兰州保存,现藏于甘肃省图书馆;国图收藏的则是避暑山庄文津阁藏本,早在宣统元年清政府为筹建京师图书馆,依学部奏请,允准将文津阁《四库全书》调拨京师图书馆,1914年初正式入藏京师图书馆,这便是现在展出的这套《四库全书》。
在现存三套完整的《四库全书》中,国图所藏文津阁版是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版本,据说内容也最为完整。
从展出的书册看,《四库全书》的开本比《永乐大典》小一点,但也是工整的馆阁体楷书书写,端庄俊秀。每一册还贴有小纸条,上面写着“详校官”、“覆戡”人的名字,其中一册就写着:“臣纪昀覆戡”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