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2015-01-29 11:12:44)
标签:

河西村

人民日报

邯郸

武安

旅游

分类: 津冀鲁豫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有机会到邯郸,第一站就去了武安的河西村,参观人民日报创刊地。在人民日报社史上是将 1948615作为创刊纪念日,这个日子是晋察冀解放区《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县里庄合并成为华北局机关报创刊的日子。但在里庄之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已经有两年的历史。

作为今天人民日报前身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是1946515在邯郸创刊的,当时邯郸已经解放,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的首府。但报纸创刊不久,即爆发全面内战。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迁到武安,《人民日报》社也随之迁移到武安的南文章村,后又搬到河西村,从此这里度过了两年岁月,直到1948年迁至平山县里庄。

感谢好友陪我来到河西村,使我得以走近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地方,亲身感受他们当年创办人民日报时的艰辛和激情。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报社当时是与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合署办公,来到武安村后,编辑部、编辑人员宿舍、印刷厂等分布在村子里的好几处院子里。当年报社的旧址有三处复原为纪念馆,但平时参观人少,都锁着。事先跟村里打过招呼,一位掌钥匙的大嫂领着我们参观了这三处已恢复的旧址。三处旧址都布置了展室,分别展出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之处的一些图片。其中有幅创刊号的影印件,是全套红印刷的,为对开四版,一版中间位置刊登了刘伯承的题词:“力争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乃人民呼声。”邓小平的题词“为人民服务”是在二版。

报头是毛体,但不是现在人民日报的字体,而是编辑部从毛泽东手迹中集字描摹拼的。直到不久后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从延安开会回来,带回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人民日报”四字,从194671才开始用新报头。到了1948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时,薄一波再次请毛泽东题写报头,这才是后来人民日报沿用了60多年的报头。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我读过老领导安岗为《晋冀鲁豫<</FONT>人民日报>纪实》一书所作的序,他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时就担任副总编,人民日报进城后继续担任副总编。从他这篇序言中能感觉到对河西村深厚的感情: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邯郸以西、太行山东麓的武安河西村,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主要是在那里出版的。我们在邯郸办报一个半月,就因为战争形势紧张而撤退到武安县城不远处的南文章村,很快又撤到了河西村,从此我们就扎下了根。

河西村的百姓好啊!河西村总人口还不到300人,好房子都腾给人民日报了,小米都拿出来给我们吃了。我们缺人力给发电机摇把子,河西村的小伙子马上就来了。”

他还说到:《人民日报》之所以迅速发展,还在于武安人民、在于河西村等地乡亲们的支持,是他们“用小米养大了《人民日报》”。

其实,人民日报在河西村的时间比在里庄的时间还要长。在河西村整整两年,共出版746期,而在里庄还不到一年时间。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来河西村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领略到太行山民居的独特风采。报社办公和工作人员住宿的几处院子应该都是当时的大户人家,都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长方形的四合院,建筑物相互对称,但与北京的老四合院不一样,这几幢四合院呈现的是另一种特色,高台阶、高门楼、高房基,东西两侧的厢房为平房,南北相对的门楼与正屋则很高,正屋还是二层砖楼。院子本来就不大,再有南北相对的高门楼与二层砖楼,显得布局结构十分紧凑,封闭性很强。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其中一个院子最有意思,大门门柱及门楣上有精致的砖雕,两侧门柱上端分别刻了两个人头像,看上去像是袁世凯;门柱下端刻的则是身着戎装、腰挂手枪的军人。门楣上方刻的是北洋时期的国旗与国徽。

在各地参观民居,看到过各种各样的砖雕,但从来没见过这种打上民国烙印的雕刻图案。我估计这种反映时代特色的砖雕,数量比传统的明清砖雕还要少。所以在我看来,虽然武乡河西村的这些民居年代没有明清民居久远,但却有着独特的文物价值,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村子里不少院子都有漂亮的门楼、精致的砖雕,保存得也很完好。村口还有一座“武帝阁”,显然是供奉关公的,一层基座中间是一座拱形门洞,上面才是殿阁,虽然很简陋,但看起来应该是老建筑。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邯郸寻游(1):河西村——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