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2014-12-01 11:20:13)
标签:

203高地

旅顺

乃木希典

日俄战争

旅游

分类: 东北三省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从旅顺口市区到203高地得打车,司机把我送到景区大门,从大门走到那个因海拔 203、而被称为“203高地”的山坡,还有挺长一段路。

如果不是日俄战争,这座小山坡恐怕就会像周围连绵不绝的山坡一样籍籍无名,但正是因为在山坡前留下了日俄两国数万个生命,让这座本来不知名的小山包成为整个日俄战争的“地标”。

190428,日俄战争打响。日军的进展很顺利,很快占领大连,向旅顺逼近。俄国军舰被日本舰队封锁在旅顺港内,旅顺守军已陷入孤立被围的境地之中。

担纲主攻旅顺任务的是乃木希典任军长的第三军,而要占领旅顺,必须要拿下位于旅顺西北的这座203高地,因为这座山是整个旅顺西北防御的制高点,距离旅顺市区、港口很近,占领这个高地便能居高临下,炮击旅顺军港。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但经过几年建设,俄国人在旅顺修建了大批坚固的水泥工事,配备了火炮和机关枪,整个旅顺俨然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203高地的工事更是异常坚固,日军的炮弹仅伤及表面,而无法将它摧毁。

1904819,日军向203高地的进攻拉开了旅顺攻坚战的序幕。面对一轮紧接着一轮日军的进攻,俄军凭借多年修筑的防御工事,寸步不让。日军伤亡巨大,连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阵亡在阵地前,但几乎没有进展。激战持续到24 日,日军伤亡枕籍,但仅占领了前沿阵地上的两个小堡垒,203高地依然在俄军手中。在近一周的进攻中,日军伤亡数达到279万,约占第三军总兵力的1/3,而俄军的伤亡也达3500多人。

日军接着又开始了第二次强攻,但激战多日仍无进展,到10月底,俄军仍牢牢掌握着203高地,而日军已付出近3万官兵阵亡的代价。

1126夜,5万日军发动了第三次强攻。经过9天的殊死血战,在又付出11万官兵阵亡的代价之后,125下午日军终于攻占203高地。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在占领203高地后,日军架上重炮轰击港口内的俄军舰船和市区的俄军设施,俄太平洋舰队因此而不复存在。1905年元旦,俄守军投降。527,前来支援的俄波罗的海舰队打算继续北上前往海参崴,在途经对马海峡时,被守株待兔的东乡平八郎率领日本联合舰队迎头痛击,俄国军队几乎全军覆灭,仅有3艘舰船侥幸逃脱,其中就有后来打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那艘“阿芙乐尔号”。

日俄战争以日军大获全胜而告终,但日军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仅旅顺争夺战中,日军损失人员就达6万多,俄军损失人员44万。

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对旅顺要塞争夺战的战场遗迹极为重视,专门开设“战迹旅游”线路,组织日本国内民众前来参观,203高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

解放后,二O三高地一度曾被划为军事禁区。现在,203高地又开辟为景点。但此景与彼景可大不一样,起码我们作为“观景”者的心态是大不一样的。

先去看了203高地南边顶峰的观测点,日本人占领高地后,就在这里设立了观测所,指引重型火炮将停泊在旅顺港内的俄舰击沉,由此促使驻守旅顺口的俄军投降。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现在在观测点旁边的平台上还放了一门大型重炮,应该就是当年日本人击沉俄舰的重炮吧。站在平台上,远处的军港举目可见,203高地的军事价值果然一目了然啊。

在北边山峰上立着一座塔,高10.3,形似放大的日式步枪子弹。这便是乃木希典在战后修建的战迹碑,碑体是用搜集的炮弹皮、废旧武器冶炼铸成的。

塔身上刻着“尔灵山”三个汉字。乃木希典在战后将203高地以谐音将改名为“尔灵山”,并曾赋诗:“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儿创业期可艰,铁血履山山形改,万众敬仰尔灵山。”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仔细看,塔身上刻了很多游客“留言”,其中还有不少俄语。这肯定是二战后苏军占领期间,苏联大兵刻上去的,不知道这些刻字的苏联大兵是否了解这座塔的来历。

从山的西坡走下去,这面西坡正是当年激战的主战场。现在还能看到俄军在山坡上修筑的战壕,当年俄军在203高地上修建了严密的工事群,包括连通的深壕、掩体等。在那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却似乎与中国没什么关系的战争中,数万士兵就是前赴后继在这些战壕前丧命的。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再往下走,看到一个水泥碑,上面刻着“乃木保典君战死之所”。乃木保典是乃木希典的儿子,经旅顺一役,乃木希典在日本军界有了“军神”之称,但这个“军神”称号背后是数万士兵的亡灵,其中就包括他的儿子。就这一点而言,中国的那些将领哪个能做到?

不过我却对这个“乃木保典君战死之所”碑不以为然,这是日本人为他们“战场遗迹”立的碑,根本不应该保存下来。应该把这块碑作为军国主义罪证放到博物馆里,现场立个乃木保典战死处的标志就可以了。

本来想让司机在景区等我的,因为203挺偏僻的,交通实在不便。司机不想等,但答应来接我。

10点半,司机师傅如约来接我,路上还捎上了两个和我一样的“背包客”。直接到了万忠墓。

百年沧桑旅顺口(10):203高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