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 · 劳动人民文化宫

标签: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成祖手植柏五色琉璃门旅游 |
分类: 客居北京 |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紫禁城西边是社稷坛,东边便建了这座太庙。清帝逊位后,太庙作为皇室家庙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太庙被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是皇帝的家庙,没有向外开的门,正门就是位于西南的街门,通向紫禁城。进来后,便是开在太庙第二道红墙南面的五座琉璃门,老百姓俗称“五色琉璃门”。
这种门在古建中叫“随墙门”,与有四梁八柱、有进深、有琉璃瓦屋顶的正式大门相区别。这五座琉璃门虽是“随墙门”,但门上的琉璃瓦屋顶的装饰却完全是仿照正式的大门来建造的,屋檐、斗拱、垂花和屋顶角上的仙人走兽样样齐全,都是用琉璃构件制成的。琉璃瓦有黄、有绿,围墙是红的,基座的汉白玉是白的,基座旁边的砖是青灰色的,所以才被老百姓称为“五色琉璃门”。
五色琉璃门内为玉带河及金水桥,其作用和名称与紫禁城之内的金水桥相同。几座汉白玉拱桥架在玉带河上,河边砌栏、玉带桥栏杆上几十座雕龙石柱,密密麻麻,在视觉上构成一种独特的美。
大殿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殿额有满汉文对照的“太庙”二字。大殿高居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之上,四周围石护栏。月台中间的御道刻着游龙狮纹。我们没有进到大殿里,门前有介绍说殿内有68根大柱,木柱及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榆木。
据说这座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就规制而言,除了紫禁城的太和殿,这应该就是最高规格了。
前殿后边是中殿,两座大殿是建在同一个三层土字形汉白玉石台基座上.。中殿供奉历代帝后神位,面阔九间,是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比前殿规格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