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颐和园(12):耕织图·水师学堂

标签:
颐和园耕织图水师学堂旅游 |
分类: 客居北京 |
不一样的颐和园(12):耕织图·水师学堂
耕织图景区本是清漪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湖、稻田、蚕桑等景观为主,体现了乾隆对传统农桑的重视。1860年,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焚掠,耕织图也未能幸免,仅存一块乾隆御笔亲题的“耕织图”石碑。
现在,这块石碑立在景区一角,是乾隆时期特有的昆仑石。以前我没注意这种昆仑石,上次到北海公园,才注意到这种规制特殊的石碑。
昆仑石是乾隆独创的一种碑型,碑高 2米左右,宽1米左右,顶部圆形,象征跃出海面的红日;配以2.5米长、1米左右宽的长方形底座,底座上雕刻有粗犷线条水浪纹,象征海水江崖。碑身刻有御书文字、御制诗。
昆仑石,并非采用昆仑山之石制成,而是用汉白玉石制成,取名昆仑石是因为传说中昆仑石乃神仙居住,象征帝王追求蓬莱仙境。
前些年,耕织图景区重修复建,呈现了乾隆、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一部分是蚕神庙、昆仑石碑等耕织图历史建筑,另一部分则是光绪年间的水师学堂。在水师学堂院子里还陈列了一艘小火轮,是当年德国人赠送的给水师学堂的,但这艘小火轮到了昆明湖,没有用来训练水师,反倒是用来拖慈禧的画舫。
这也是历史的一个生动注脚。
我俩沿着湖,一直走到南门。冬日的西堤,有一番格外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