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首钢,工业文明的记忆

首钢的工厂搬迁了,才第一次有机会来到首钢参观。几乎是从北京市区的最东头到了最西头,到之后发现,首钢大门朝东,竟然就顶着长安街西端,这在长安街包括延长线,也是独一家吧。
进门,先来到一座三层的仿古建筑,这是首钢的国际会议中心和企业展示中心,名为“陶楼”。为什么叫“陶楼”呢?据说得名于2000多年前的陶朱公范蠡,意在表明首钢人要像陶朱公那样,把生意做大做强。
陶楼一层是两个展示企业历史的展厅,中间是一个展示首钢旧址未来规划的沙盘。首钢领导陪我们参观了两个展厅,展厅里陈列了许多图片和实物,展示了首钢百年来的变迁,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一个缩影。在很长时间里,首钢都是首都工业的象征,在80年代甚至是全国工业领域的一面旗帜。
如果说展厅的展示回顾了首钢辉煌的过去,那么两个展厅中间的大沙盘则描绘了首钢旧址的未来。按照规划,这片废弃的厂区将华丽转身,变身为“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规划上,蓝图要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钢的厂区真的是太大了,乘车走了好一会儿才来到群明湖。这是人工湖,湖水便是首钢炼铁高炉的循环水,所以水温较高,到了冬天湖里冒着热气,吸引了西伯利亚的候鸟来这里栖息。现在炼铁炉熄火,湖水也凉了,不知道西伯利亚的鸟儿还来不来这里过冬。
群明湖的岸边搭了一片很大的观众席,面对的湖面上搭建了一个水上舞台,首钢的朋友说已经有多台演出在这里举行。环境确实太棒了,形态各异的大铁罐、高炉、烟囱,高低错落,环绕着偌大的水面,大型工业装置的“铁骨”与湖水的“柔情”,如此完美地交织在这里。如果开发得好,将是北京最棒的露天演出场地之一。



演艺将是首钢在其旧址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除了群明湖畔的这个场地,他们还在高炉中间开辟了一个露天场地,舞台是用两节火车车厢的车底焊接而成,周围的高炉、管道“天然”地围合成一块空地,今年的中国“三高”演出就曾这里举行。这样的舞台是独一无二的,散发出的“后现代”气质,也是其他地方不可能有的。
我们还参观了一座高炉,昔日的钢铁巨人如今已没有往日的激情燃烧,没有了钢渣飞溅,炉膛里也不再火红炽热,但它那高大粗犷的体魄仍然让人领略到工业时代的厚重。
不止这座歇火的高炉,在首钢厂区到处可以看到工业时代的印记:高大的烟囱、粗大的管道、纵横交错的铁轨。首钢搬迁后,整个厂区一片寂静,昔日繁忙的工业装置,已经锈迹斑斑,寂寥地与丛生的杂草和枯叶相伴。





过去我们只知道首钢在石景山,今天来到首钢才知道,“石景山在首钢”。这是因为名为石景山的那座小山丘就在首钢厂区里。首钢的朋友领着我们开车到山顶上,登上山顶上的阁楼,这里可以鸟瞰整个首钢厂区的的全貌。可惜今天雾霾很重,只能看到各个大型装置模糊的身影。往远处,还能看到永定河就从厂区旁边穿流而过,过去永定河的河水满满的,但过去一些年已经干涸,现在河床里有一点水,是灌上了中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