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尽的徽州(11):雄村中美合作所遗址

标签:
徽州雄村歙县中美合作所旅游 |
分类: 皖风赣韵(皖赣) |
看不尽的徽州(11):雄村中美合作所遗址
“大中丞”右侧是“学宪”两个大字,落款为“提督四川学政曹楼”,这位曹楼是明隆庆年间进士。学宪即学政的别称。
“大中丞”左侧是“传胪”二字,落款:“翰林院编修曹文埴”。传胪是殿试二甲第一名,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列进士总序第四名。曹文植便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传胪。
成化甲辰科进士曹祥
正德戊辰科进士曹深
隆庆辛未科进士曹楼
乾隆戊辰科进士曹学诗
乾隆庚辰科进士曹文埴
乾隆辛巳恩科进士曹坦
乾隆辛卯恩科会魁曹城
乾隆辛丑科进士曹振镛”
另一边举人榜上刻的是历代中举的曹氏先人。
可以想见,当这座彰显家族荣耀的牌坊在村口拔地而起,雄村曹氏家族该是多么得扬眉吐气。曹氏虽历代经商,已经富甲天下,但他们最渴望的还是学而优则仕。这些进士举人,“中丞”、“学宪”、“传胪”,这一连串头衔,是曹氏家族荣耀的体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签订特种技术合作协定,中美合作所共开办了十三个特种技术训练班,先后培训了33000多人。其中第一特种技术训练班就设在雄村的原因。中美合作所将培训班设在雄村,是看中了雄村位于戴笠的忠义救国军大后方,邻近日伪心脏的京沪杭地区,但又安全隐蔽,同时村子里有竹山书院等可直接利用的闲房较多。
雄村训练班自1943年6月至1945年8月共开办8期,每期三个月或六个月,先后培训了8000多人。戴笠到雄村来过三次,据说戴笠每次来就住在竹山书院。书院里的文昌阁则成了美国教官的宿舍,培训班的电台设在河对面的慈光庵里。
大中丞坊背后的院子大概是当年培训班的旧址,现在被辟为展览馆,主要介绍抗日战争时间雄村中美合作所培训班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