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2014-01-17 09:31:41)
标签:

昆明

西南联大旧址

西南联大纪念碑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

分类: 多彩云贵(滇黔)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上次到云南,在红河州的蒙自参观了西南联大文、法两个学院的旧址,这次到昆明,特地到云南师大去寻访西南联大本部旧址。

云南师大的校门是常见的那种大学校门,门侧镶嵌着“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是朱光亚所题,他就是西南联大培养出的。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校门不远处就有一座西南联大纪念亭,是前些年刚建的。是一座很少见的三角亭,应该是象征北大、清华、南开这三所组成西南联大的学校吧。绿地中有一组雕塑,表现的是当年西南联大教授们为学生们传道授业的场景。雕塑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西南联大的教授名录。叶企孙、陈寅恪、赵元任、吴有训、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吴大猷、周培源、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赵九章、吴晗、吴宓、潘光旦、冯至、刘文典,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名列其中。在中国高校史上,一定是空前绝后了吧。

在纪念亭对面有一小水塘,名为“砚池”,但其实它有个更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梅园。西南联大校园里本没有湖,是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时,炸弹落在这里炸出的一个弹坑,渐渐淤积而成为一个小水塘。并借昆明著名的翠湖公园而取名为“小翠湖”。西南联大三校北迁前夕,梅贻奇捐赠500万元国币,对水塘疏浚休整,并在周围建了一个小型花园。为纪念梅校长,所以命名为“梅园”。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湖旁边,是西南联大时期的“民主草坪”,当年师生们就是在这里进行民主活动。现在,这里塑了一座闻一多的雕像。

西南联大旧址位于校园东北角,但说是旧址,其实保留下来的真正的旧址“真迹”并不多。有一个西南联大的校门,显然是后来仿建的。当年的校舍基本上都已不存,只保留下一间教室,是一栋土黄色的平房,也粉刷得像新的似的。但据说,西南联大当时的校舍全靠租赁,散布于昆明各个地方。除了现在的云南师大校园外,在周边其他地方还保留了一些。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除了这间校舍,只有几处纪念碑了。最珍贵的大概要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此碑立于抗战胜利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北返前夕的 194654。纪念碑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文系主任罗庸书丹。整篇碑文文采飞扬、意蕴深广、书法遒劲,堪称现代版的“三绝碑”。

我在北大校园里见过这块纪念碑的“复制品”,这是1988年为纪念西南联大建校50周年在北大“复制”的。

我在网上找到碑文的全文,特地附在这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

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者一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

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

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纪念碑的背面是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碑额篆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为西南联大教授、古文字大家唐兰所书,数学系教授刘晋年书丹。上列834位从军的西南联大学生的名字。

西南联大纪念碑旁边是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这是19468月落成的,梅贻琦为纪念柱题名。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宣告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北返之时,为报答三迤父老的养育之恩,将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在昆明独立办学,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这便是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昆明史迹(2):西南联大旧址(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