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城记”之柏林(10):新岗哨·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馆

标签:
柏林菩提树下大街新岗哨珂勒惠支旅游 |
分类: 欧洲游记 |
德国“双城记”之柏林(10):新岗哨·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馆
在菩提树下大街上,紧挨着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是新岗哨。这也是申克尔的作品,建于1816年,最早是普鲁士皇家军队的岗哨,所以名为“新岗哨”。1931年改为纪念馆,用于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普鲁士战士,名称也改为“阵亡战士纪念馆”,但在二战结束的几个月前被轰炸损毁。
1960年,东德政府修复了新岗哨,将其辟为“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受害者纪念馆”。德国统一后,新岗哨被重修并更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馆”,在馆中央放置了凯绥·柯勒惠支的雕塑《母亲与亡子》。
大概因为最早是作为岗哨设计的,所以建筑体量不大,但很“耐看”,正面是一排多立克柱式柱廊,上方是装饰有胜利女神的三角门楣。整个建筑造型严谨,像是“天生”就该作为纪念馆的。这是申克尔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德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更令我惊叹的是,纪念馆内诺大的空间,空空荡荡,只在中央放置了柯勒惠支的那尊著名雕塑“母亲与亡子”。纪念馆屋顶上开有一圆形的天窗,幽暗的纪念馆中,只有一束光线从天窗上泄进来,正好打在雕塑的上方。
相信每个参观者看到这一幕,心头都会为之一颤。空荡荡的大厅里,母亲怀抱死去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那里。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位母亲的悲痛与无助,这是对战争和暴行无声的控诉。
在国内,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纪念设施,但没有一处能在瞬间给我如此强烈的震撼。有时候,简就是繁,最朴素的情感最能打动人。
珂勒惠支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美术界来说,由于鲁迅的推崇与介绍,她成为对中国版画艺术影响最大的西方艺术家。在新岗哨旁边,有一个牌子,是对珂勒惠支简单的介绍,在柏林还有她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