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7):汉口“外滩”

标签:
汉口汉口租界江汉关旅游 |
分类: 巴蜀荆楚(川渝鄂) |
大武汉(7):汉口“外滩”
下飞机直接到了汉口。上次到武汉,曾经到汉口的江滨公园参观。这次是往龙王庙方向,正好可以仔细地看看汉口租界的老建筑。
鸦片战争后,《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汉口开埠。但真正设立租界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1年,一直到甲午战争,汉口都只有一个英租界。汉口英租界是英国在华设立的7个租界之一,另外6个分别在上海、天津、镇江、九江、广州和厦门。
甲午战争后的3年间,德国、俄国、法国和日本相继在汉口设立租界,形成5国租界沿江岸排列的局面。到上世纪初,汉口有12个外国领事馆,近30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有工厂、商行,使汉口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成为全国仅此于上海的的商贸中心,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与上海外滩建筑都建在黄浦江畔一样,汉口众多的银行、商行建筑大多数也都是沿着长江江岸展开,形成了了一条类似上海外滩的江滩建筑带,也为汉口留下了众多有特点的建筑:
华俄道胜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世纪末,一栋淡黄色的四层小楼,造型简洁,最有特点的是每层的窗户都造型各异,使得整座楼显得富于变化。北伐军进占武汉三镇后,此楼成为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大楼,宋庆龄曾住在二楼,所以现在在该楼辟有“宋庆龄纪念馆”。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建于20世纪初叶,是一座所谓的洛可可式红砖楼房。洛可可式建筑的特点是精美、浮华、繁琐,这座二层小楼确实让人感觉十分精致,正面外墙上有十根半圆形壁柱,配以拱形门窗,十分漂亮。现在,该楼是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中心。
新泰大楼,1924年建成,是俄国新泰砖茶厂所建。是一幢5层楼,临街口的正面设计成圆形转角,顶部有一圆形穹顶。现在是湖北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办公地。
亚细亚大楼,也是1924年建成,由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Asiatic Petroleum Co)投资建造,楼高5层,花岗石外墙,是所谓的“简化的古典主义”风格,三段式构图。1949年以后,亚细亚火油公司结束了在华业务,大楼被政府接管,现在是临江饭店。
三北轮船公司大楼,是汉口沿江大道上少有的华商建筑,其主人是近代著名民族资本家虞洽卿。三北轮船公司是虞洽卿于1913年在上海开办的,不久进军汉口,经营长江航线。这栋大楼建于1920年代,也是占据了一个街口,也设计了圆形的转角,与新泰大楼有点像,但少了些华丽,更为简洁。
汇丰银行大楼,属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开设于1866年,仅晚于香港和上海,也可见汉口在晚清时期的经济地位。现在这幢大楼建成于1920年,在汉口沿江大道众多西式建筑中,也算得上是较为宏伟的一座。造型严谨对称,正面10根大柱采用爱奥尼柱式,气势恢宏。现在入驻的是光大银行武汉分行。
花旗银行大楼,建成于1922年,设计师是在近代中国大名鼎鼎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Murphy)。在他的作品名单上包括很多著名高校以及国立北平图书馆等公共建筑。
有意思的是,墨菲作为一个美国建筑师,他设计的这些建筑更多的却是中国古典样式。但他设计的这座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是典型的西式风格,最醒目的是正面6根高大圆柱,让整个建筑显得沉稳厚重。该楼现在中国工商银行。
日清大楼,属于日清汽船株式会社,1928年建成。高五层,外墙麻石到顶,现在是好百年饭店。
江汉关大楼,是汉口租界的标志性建筑。汉口海关——江汉关是1861年伴随着汉口开埠而成立的, 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礼,1924年1月落成,耗银100万两。
楼高4层,花岗岩外墙,正面外墙上立有8根高大的古希腊式石柱。大楼中部高耸着一座46米高的钟楼,其顶端高出地面83.8米,这使得江汉关大楼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武汉三镇的最高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