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鼓浪屿(8):鼓浪屿上的名人
离开日光岩,研究了一下地图,决定沿着泉州路、中华路方向走,最后到皓月园。中华路,是鼓浪屿小岛上南北向的一条主要街道。我们买的鼓浪屿手绘地图上特地标着,诗人舒婷就住在中华路。
鼓浪屿虽然很小,但却与很多名人结下不解之缘。林巧稚、马约翰都出生在鼓浪屿,林语堂也曾在鼓浪屿住过。
现在,岛上有一座林巧稚大夫纪念园,名为毓园,建于1984年。园子里有林巧稚汉白玉雕像,雕像高3米,身着白大褂,朴实慈祥。雕像身后就是她的墓地。墓地后是一个石雕打开的书本,上面刻着林巧稚的遗言,算是墓碑吧。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鼓浪屿,去世后又回到了她的故乡。这座鲜花拥簇的园林,也是家乡人民对她的怀念吧。
给马约翰也立了雕像,就在人民体育场旁边,体育场门口还挂了个牌子“马约翰体育场”,也是对他的纪念吧。体育场另一侧的荷兰领事馆旧址被辟为马约翰纪念馆。
这座体育场是原先岛上洋人球场旧址,当时老百姓称之为“番仔球埔”。解放后改名人民体育场。由于历经修建,现在的人民体育场已经无法找到洋人球场百年前的痕迹,但这里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体育场之一。虽然是只对洋人开放,但对生活在鼓浪屿的华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现代体育进入到鼓浪屿人的生活。
林语堂故居(廖家别墅),建于19世纪50年代,是鼓浪屿建成年代较早的建筑之一了。因为年代久远,疏于整修,屋子已经破落成危房。但屋子前的院子倒是树木参天,浓荫婆娑。

这栋别墅说是林语堂故居,其实不准确,这是其老丈人的宅邸。1919年,24岁的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结婚后,就住在这栋别墅里。
林语堂出生在福建漳州,10岁时被父亲送到鼓浪屿上学。他的父亲是个牧师,送他到鼓浪屿上学应该上的是教会学校。1926年,林语堂再次回到厦门,到厦大任教。据记载,在这期间他还曾邀请同在厦大任教的鲁迅到鼓浪屿家中吃饭。
我们在岛上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皓月园,事实上就是郑成功纪念园,建于1985年。“皓月园”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园内最主要的景观就是郑成功巨型雕像,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625块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雕像立在突出于海边的巨岩之上,有顶天立地之气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