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行记之美国公路文化

标签:
公路文化哈雷哈雷文化95号公路旅游 |
分类: 亚非美洲 |
美东行记之美国公路文化
在华盛顿上了95号公路,一路向南,直奔南卡莱罗纳。本来,我们是可以乘飞机的,但他们安排走高速公路,也挺好的,虽然多用些时间,但能亲身感受一次美国的公路文化,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我们走的95号高速公路,是美国州际公路网的一部分,北起缅因州与加拿大的边界,南至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是美国东岸纵贯南北的一条大动脉。我特地查了一下,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网肇始于1956年,当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称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国家州际公路和国防高速路系统”,开始大规模修建州际高速公路。这个艾森豪威尔,就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二战时的盟军总司令,
高速公路并不是诞生于美国,早在二战前欧洲就已出现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应该开始于艾森豪威尔的建设计划。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虽然是行驶在异国他乡的高速公路上,但我却没有一点陌生感:全封闭的道路、标准化的路标,还有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个由加油站、快餐店等组成的服务中心……这一切与我们国内的高速公路几乎没什么两样,除了标识是英文的。
事实上,不仅在美国和中国,行驶在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高速公路上,都不会有陌生感,整个这一套完整的高速公路体系,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标准化的厉害!
但区别还是有的,走在这95号高速公路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道路两旁的绿化。上千公里的旅行,路两旁几乎全程都是绿化带。很多路段上下车道之间的隔离带,也是由高大树木组成的林带或是草坪。走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就像是置身于一道没有尽头的风景线。
路边的服务站也有不同。95号高速公路旁的服务站,除了我们中国高速公路服务站都有的加油站之外,还有超市、快餐店、旅馆。
每个服务站都有好几家快餐店,既有我们熟悉的麦当劳,也有我们不熟悉的快餐店,卖的东西无非是汉堡、披萨、热狗等,据说美国快餐食品的风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速公路。而服务站的宾馆除了连锁的汽车旅馆,还有万豪这样的高档酒店。
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行驶在95好公路上,不时有摩托车队呼啸而过。而在咱们国家,高速公路好像是不允许摩托车上路的。早就知道美国的“哈雷文化”,这次在95号公路上算是亲眼见到了。
在一个服务站超市门外,看到几辆哈雷,特地拍了下来。黑色的车身、白色的车轮排气管,虽然长途奔驰,但车身被摖得铮亮,“Harley
Davidson”的标志十分醒目。虽然只是辆摩托车,但停在那里就有种自命不凡的霸气。
在美国,哈雷早已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畴,玩哈雷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自由、反叛和血脉贲张的活力,这就是“哈雷文化”。
能把商品当作文化卖出去,这大概是企业的最高境界了。因为有了“文化”的加持,所以哈雷的身价当然是普通摩托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在中国,一辆哈雷的售价在20多万元,比一般的家用轿车还要贵。
傍晚6点半抵达南卡首府哥伦比亚,连续10个小时在车上,刨掉中间休息、午饭时间,走了8个多小时,即便在国内也很少有这样的旅行。
入住凯悦酒店(HYATT
吃晚饭时,餐馆里的电视正好在直播NBA东部总决赛热火对凯尔特人的比赛。在国内习惯了上午看NBA,在晚上看NBA于我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