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阿根廷(1):七九大道·方尖碑

标签: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大剧院方尖碑七九大道 |
分类: 亚非美洲 |
阿根廷游记(1):七九大道·方尖碑
从马德里出发,一直飞了将近13个小时,断断续续睡了几次,终于来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地球上距离我国最远的首都。
到达布宜诺斯艾里斯是当地时间晚上8:10,北京时间是早晨7:10。出机场,给家里发了一条短信。在阿根廷发短信回国内,可比欧洲贵多了,一落地就收到中国移动的短信,说发往国内的每条短信1.99元,接收免费。若是往国内打电话更贵,1分钟得25.99元。
第二天早晨不到8点就出发,带着地图和指南针,开始我的晨游。但手中这份来前专门购买的地图似乎版本不够新,花了很长时间才把酒店位置在地图上定位,找到距离酒店很近的七九大道。
在国内做功课时就知道,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九大道是世界上最宽的马路,宽度竟然达 140米。说起来,140米到底有多宽,在脑子里不会有多大感觉,当站在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上时,就能感觉到148米的宽度对于一条马路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马路中间是上下的双向车道,两侧是很宽的绿化带,再两侧又是行车道,最边上才是人行道。要是从街这边到另外一边,一个绿灯是肯定过不去的。
这条由北向南横穿城市的大街取名“七·九大街”,是为了纪念阿根廷的独立日,阿根廷是1810年7月9日宣布独立的。在布市,很多大街、广场都是用日期来命名,如七九大道、五月广场、二月三日公园等。这也是一个特色。
布宜诺斯艾利斯最著名的建筑和广场:五月广场、玫瑰宫、科隆大剧院、市政厅、圣马丁广场等,都分布在七九大道两侧或是不远的地方。这条大街在布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什么在阿根廷这么一个并不发达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宽的马路?并且建于上世纪30年代?这个问题的答案,事实上正是阿根廷近一个世纪以来发展的缩影:
在上世纪初,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GDP位列全球前十名,那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也被称作“南美洲的巴黎”。有一个数字,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甚至高于当时的法国和德国,当时美国也刚刚过4000美元。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阿根廷的人均GDP不过6000美元左右,被美国、德法远远抛在了身后。有人开玩笑说,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从发达国家“发展”成发展中国家的。
这条148米宽的大街,就是阿根廷鼎盛时期的印记。
阿根廷正是初春时节,七九大道绿化带上树木的叶子还稀稀落落的,木棉树上结了不少白色的木棉果子。人行道上有不少花店,很多人路过时都会买上一束花儿。可以发现,阿根廷人对花的热爱。
往前走,远远看到路中间耸立着一个方尖碑,这是1936年为庆祝布市建市400周年而修建的,位于共和国广场的中心。把方尖碑立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阿根廷国旗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次升起的地点。碑高67米,碑身是灰白色的大理石。方尖碑旁,一面阿根廷国旗高高飘扬。
如今,位于七九大道中央的方尖碑已经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标志性景观。
我绕着方尖碑转了一圈,就开始往回走,在路边看到科隆大剧院,没时间细看匆匆赶回酒店,9点半集体出发开始在阿根廷第一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