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2012-02-24 13:27:23)
标签:

李白

西堤

景明楼

玉带桥

颐和园

分类: 客居北京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到颐和园很多次了,这次又走了一条新线路:打车到南如意门,沿西堤往北,经长廊到谐趣园,再沿山后的小河,到北宫门。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走完颐和园的西堤。西堤是乾隆皇帝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的,杭州苏堤有六座桥,颐和园西堤上也有六座桥,从南向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桥样式各不相同,点缀在昆明湖上,让蜿蜒迤逦的西堤成为颐和园西岸的一条美丽的风景带。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我们是从南往北走的,第一座桥名为“柳桥”,这是一座漂亮的亭桥,五孔石桥上立着一座隽秀亭子,亭有八柱、四角重檐。桥两侧,杨柳依依,以“柳桥”命名,再妥帖不过了。

柳桥往北有景明楼,由主楼和南北各一座配楼组成,座落在长约百米的湖心小岛之上。根据介绍,景明楼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其形制来源于元代赵孟頫《荷亭纳凉图》,其名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意境。原楼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992年重建。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景明楼所在的湖心岛上,很多摄影“发烧友”趴在石栏杆上,对着湖面上的鸟儿在拍照。看看他们的设备,我拿个卡片机都不好意思。

继续向北,是练桥,语出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远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意。古人通常把白色的丝绢称为练,此处则是以练喻水。练桥与柳桥都是亭桥,亭子的造型看上去差不多,但桥身不同,柳桥是一座五孔桥,中间为一方形桥洞,两侧各有两个小的拱形桥洞;而练桥是座单孔桥,只有一个方形桥洞。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再往北是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这个桥名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描绘的正是我的家乡。镜桥也是亭桥,桥上为一八柱圆亭。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西堤六桥中造型最美的当属玉带桥,也是整个颐和园内最美的一座桥。远远望去,高耸的半圆形桥拱,弯曲的桥面,构成了一道美丽流畅的弧线。与绿堤柳荫一起倒映在湖面上,更是美不胜收。

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桥下即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昔日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走过玉带桥,能看到堤岸上一排粗壮的柳树,这就是著名的西堤古柳,栽于乾隆年间,是北京地区年代最久、遗存数量最多的古柳群落,现有19株。难得的是,这19棵古柳,虽然已届300“高龄”,但依然枝繁叶茂,生命力之旺盛令人惊叹。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下一座桥叫“豳风桥”,1860年此桥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慈禧改桥名为“豳风”,取自我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一诗,描写农耕,桑蚕等农业生产情景,与原名“桑苎”意义相近。

西堤六桥最北端的是界湖桥,意思是此桥是昆明湖与后湖两湖之间的“分界点”。如今的界湖桥只有一石砌桥身,原先上面是有亭的,但毁于1860年战火。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不一样的颐和园(4):西堤六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