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南陕北(9):安塞民俗·陕北三边

(2011-09-06 10:25:54)
标签:

陕北

陕西

延安

黄土

安塞

腰鼓

三边

分类: 晋陕内蒙

陕南陕北(9):安塞民俗·陕北三边 

午饭是到安塞县城吃的,安塞本来是个很穷的地方,但因为有石油,所以现在成了财政上的富裕县。去年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这对于一个人口十多万的县来说,应该是很宽绰的了。

快到县城时,远远看见一只巨大的腰鼓立在一个山坡上。我们一下想起来了,安塞腰鼓闻天下啊!自从1990年亚运会、国庆大典等几次大型表演后,安塞腰鼓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代表之一、这自然成了安塞人的骄傲,所以才会把这么大的一个腰鼓立在山上。

陕南陕北(9):安塞民俗·陕北三边

除了腰鼓,安塞的剪纸、农民画、信天游也都很有名。在我们吃饭的酒店走廊上挂着几幅农民画和剪纸,就让我很是着迷。安塞的农民画、剪纸,与他们的腰鼓一样,都是那样的质朴热烈,在明快的色彩、夸张的构图中,透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

陕南陕北(9):安塞民俗·陕北三边

陕南陕北(9):安塞民俗·陕北三边

腰鼓、剪纸、农民画和信天游,这几朵民间艺术的奇葩,为什么偏偏在安塞这片黄土地上绽放得如此鲜艳?有种说法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安塞自古就是边塞之地,宋代在此设安塞堡即是“安定边塞”之意,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安塞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游牧文化的交流地带,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既有汉民族特点又有西域其他民族特点的文化特色。而明代以后长期的封闭、半封闭状态使得在其他地区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在安塞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整个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文化保存最好、民间艺术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

午饭后继续北行,在靖边折向西行,经定边出陕西。这一带是历史上被称为“三边”的地区。“三边”即靖边、安边、定边,明朝为抵御鞑靼入侵,在这一带修建长城,并设置了定边营城、安边营城、靖边营城,从这三个地名就看出当时对于边境“靖安”的期盼。靖边、定边现在是陕西榆林下辖的两个县,安边则成了定边的一个镇。这是我从未到过却又充满好奇的一片土地,虽然这次没能仔细探访,但能乘车经过,多少也算是满足了一点好奇心。

陕南陕北(9):安塞民俗·陕北三边

三边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本是寸草难生的不毛之地,过去物产主要是咸盐、二毛(皮毛)、甜甘草,有“三边三宝”之称,但这些年发现了储量丰富的能源,这片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陕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石油、煤炭、天然气成了三边的“新三宝”。地表如此贫瘠,但地下却埋藏了一个巨大的宝库,或许这就是上帝的公平。

让我惊讶的是,高速公路两侧竟然看不到荒漠,而是一片片的草地,本来这是沙漠边缘,应该是寸草不长的呀。但除了因为近年雨水较多,也有治沙的功劳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