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红河(8):西南联大在蒙自
(2011-05-09 16:39:17)
标签:
陈寅恪西南联大蒙自洋行云南 |
多彩红河(8):西南联大在蒙自
在半个多世纪前,小城蒙自竟然与西南联大也有幸结缘:西南联大曾在蒙自设立分校。在海关旧址门前就有牌子说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教室旧址”,但其实那只是教室的一部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主体是在南湖之畔哥胪士洋行旧址。
哥胪士兄弟是法籍希腊人,他们这家洋行是蒙自开埠后外国洋行中开设时间最长的一家,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哥胪士洋行大楼是整个蒙自最好的西式建筑,1938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联大的文法学院则迁至了蒙自,校址就设在了这个哥胪士洋行。
现在,哥胪士洋行旧址已经辟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历史陈列馆。我们到时,大约是过了下班时间了,没有能入内参观,只是外面看了看。而我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拜谒”这座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圣殿”的。想想都令人激动,陈寅恪、闻一多、冯友兰、金岳霖、沈从文、钱穆、吴宓、刘文典、傅斯年、陈岱孙等,这些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曾居住于此。在那硝烟四起烽火连天的岁月,是这座滇南小城,还有这个美丽的南湖,给了他们暂时的宁静。
蒙自分校虽然只持续了半年,但这短短的6个月却给这些大学者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在网上找到资料,看到很多学者都在他们的文字中记下了他们的蒙自岁月。
朱自清说:“看惯了大城的人,见了蒙自的城圈儿会觉得玩具似的,正像坐惯了普通火车的人,乍踏上个碧石小火车,会觉得像玩具似的。但是住下来,就渐渐觉得有意思。”陈寅恪更是写下了一首《蒙自南湖》:
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
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黄河难塞黄金尽,日暮人间几万程。
在分校旧址的一扇门上面有一个“一下楼”的牌子,查资料才知道,这还有一个“典故”:闻一多在蒙自后把这里称为“一个世外桃源”。当年,他蛰居斗室,足不出户。每每到夜晚,同事们都外出去南湖边散步了,他却沉醉在《楚辞》的华章中。 历史教授郑天挺见状,劝他“何妨一下楼”,引得教授们大笑。他住的这间宿舍也被教授们称为“何妨一下楼”。
当年的洋行、后来的西南联大校址,在前几年已修葺一新,恢复了黄墙红瓦的旧貌。旁边还树立了好几组雕塑,都是体现当年联大师生南迁的艰辛以及学生英勇从军的。还修了一面弧形的标识墙,上面镌刻了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