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行记之二:小平小道

标签:
小平小道钳工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昌 |
分类: 皖风赣韵(皖赣) |
南昌行记之二:小平小道
早餐后出发。第一站是“小平小道”,就是文革时期邓小平下放劳动时上下班踩出的那条小路。位于南昌郊区的新建县望城岗,距离市区不远,驱车过去不过半小时。
首先参观的是邓小平当年劳动的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车间。他用过的钳工工作台和卓琳的电工工作台都保存完好,那些工具都整齐地放置在工作台上。解说员说,当年与小平一起工作的老工人说,邓小平的钳工技术很高,起码相当于五级工的水平。钳工技术,是邓小平当年到法国勤工俭学时掌握的谋生手段,他恐怕也没想到在当上了副总理后还会重操旧业。
这个车间以及相邻的车间都已成为专门的陈列室,除了陈列小平当年用过的工具,还有一些他们一家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图片等。从陈列中能了解到从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一家在此劳动生活的3年时光。
绕到车间后面,穿过一个门洞,院墙外就是那条“小平小道”。
放眼看去,一条小路蜿蜒延伸在长满杂草的田间,一直通往小平家当时的住处:南昌步兵学校(现为南昌陆军学院)原校长楼。
邓小平之女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讲述了“小平小道”的由来:“一开始,父母亲从步校到工厂上工,从大路走要绕一个大圈子,步行差不多要40多分钟的时间,中间还要经过一个长途汽车站。这个路线既费时间,又不安全。罗朋、陶排长和黄干事爬上工厂后墙向步校方向望去,两处之间如果能够直走,就近得多了。他们立即动手,在后土墙上开了一个小门,在厂的后面,沿着荒坡和田埂,铺铺垫垫,修出了一条小路。从这条小路,只用20多分钟,就可以从步校径直地走到工厂。……从此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热天寒,除生病有事外,每日清晨,都可以准时看到,父母亲二人在前,黄干事在后,通过这条田间小道,到工厂上工。”
据说邓小平一家对这里的工人都心怀感激,直到90年代还关照过厂子的生产销售。但这家拖拉机配件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现在我们在厂区已经看不出生产的迹象,而是成为专门的参观“景点”了,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还塑起了高大的小平雕像。
南昌的朋友自豪地说:小平同志正是从这条“小平小道”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