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尽的圆明园(1):残垣断壁圆明园

标签:
大水法残垣断壁西式建筑建筑遗址胜景 |
分类: 客居北京 |
残垣断壁圆明园
虽然身居京城,但竟然已经有15年没来圆明园了。上次到圆明园还是1993年初,陪萍子来玩的,忘记了当时有没有想到10多后我俩会一起带着我们的孩子来游园。
十几年过去,我已淡忘圆明园的样子,只记得园子很大,很荒凉。现在的圆明园还是挺荒凉的,不像一般公园建有许多亭台楼阁。这倒是个好事,保持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特点,除了恢复了一些建筑遗址外,没有搞那些不伦不类的亭子之类的。
现在,圆明园的水系已经恢复了,仅从水系来看,当年这该是个多么美丽的园林。据说,盛时的圆明园有100余处园中园和建筑群。但现在连残垣断壁都没剩多少了,只留下一些园中园的名字让人联想起当年的美景。如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西湖美景都被复制到这里。这也是圆明园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名园胜景,乾隆皇帝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所以圆明园才有“万园之园”之称。可惜的是,现在这些江南胜景只剩下地图上的几个名字了。
从绮春园一直往北,就是长春园,圆明园遗址标志性的景观大水法就在这里。记得当时来参观时,这里只有一组大水法建筑遗址,但现在在大水法西侧,把整个“西洋楼”的遗址都大体复原了。那些中式的亭台楼阁都被烧得不见踪影了,而“西洋楼”好歹还留下了一些残垣断壁,大概是因为中式建筑都是木结构,而“西洋楼”是以石结构为主,不易被烧毁。
我觉得西洋楼这组西式建筑应该是圆明园最有价值的建筑,因为这应该是中国最早营建的西式建筑之一吧,据说是由郎世宁等设计,中国工匠建造的。
80年代,在原处重建了万花阵,这是一座有趣的迷宫,我们转了好一会儿才走到迷宫的中心。
近几年,谐奇趣、方外观、海晏堂等遗址也得到了部分的复原,在各处寻找到的一些台基柱壁等石件也摆放到原位。这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西洋楼规模的庞大。如海晏堂用来为喷泉蓄水的高台遗址,就像个小山丘,今天看来仍然很是壮观。
而大水法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现在大水法那高大的石柱依然矗立在夕阳中,每个中国人站在这里,大概都没办法不想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