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的成长性——有感而发

(2015-01-22 14:03:04)
标签:

股票

分类: 公司分析

最近几个朋友爆发了一场针对银行的争论,观点针锋相对。反方主要观点是,银行的成长性已经永久性降低,很难再回到20%以上;但又有着无止境的资金渴求。但其实也不能自圆其说。

 

首先,“无止境的资金饥渴”和低增长是不可能并存的。如果只是为了达到监管要求补充资本金,则目前8.5%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经是到顶了。这还是超额的,经济形势变化时可能降低。另外,如果内评法推广,很多银行的核心资本消耗还能略有降低。如果利润增速+分红率不超过期初roe,根本不需要再融资。目前招浦兴这样一流股份制银行来看,内生增长支撑15%的利润增速和大约30%的利润分配率基本没有问题。

 

银行的增速确实是永久性降低了,因为GDP下来了,CPI下来了,M2下来了,重化工业时代接近尾声。GDP7个点,CPI3,M2在10-12%,优秀的银行增速在15%或者略高,可能性很大。尤其是政策一再监管,又要利率市场化又要什么都不能干,金融混业又没有放开,银行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目前能看到的唯一变数就是证券市场化,但也还没有大规模铺开。

 

为什么银行融资那么招人痛恨,而创业板IPO那么逗人喜欢?融资到底有错没错?其实融资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融资本身作为一个手段无所谓对错。银行融资不招人喜欢,一是体量太大,融资规模惊人,在A股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资金、以及货币紧缩的大背景下,抽血效应太明显;二是估值太低,低价增发坑老股东。一个公司,只要能保持较高的ROE,可以永恒的融资下去,维持高速的复利增长。增发,利润增长加快,利润增长加快,市场前景看好,再增发。理论上一个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手段在几年内买下全世界,但现实中却从未有人做到过。为什么呢?任何公司,面对的市场容量都不是无限的,其组织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当公司规模较小的时候,能做到20的roe,一旦给它数十倍、数百倍的资金,它却无法从这些新增资本上获得同样的利润。不计效率的扩张确实可以增加利润绝对值,但是却毫无意义。让我去IPO,然后把钱存银行,也可以获得3个多点的roe。然后我增发一倍,利润年增速100%。如此反复,我年年都可以做到100%的利润增长,直到把全国人民的钱都骗过来,存进银行里。但拿我这个创意去IPO,估计没人会买。而现实中一些roe不到5的公司增发却有人肯投钱...

 

融资是否合算,取决于企业增长的边际效率,以及融资定价。

 

一个企业roe是20,融资以后还是维持在20,一直下去。就值得不断融资。roe是20,融资后下降,新资金回报只有15。也还行。roe是5,融资后上升,逐渐上升到20。棒极了。roe是5,融资以后还是5,一直维持。不如买理财。roe是20,融资后降到5,董事长可以去撞墙了。

 

融资定价太低,坑老股东。太高,坑新股东。定价合理,双赢。这个问题,目前的银行就不必考虑了。反正可以发优先股,6%的股息率,20的期初roe,还剩下14%归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也不亏,他们一般是险资、社保之类,6%回报很好了。这种情况下还增发普通股,除非估值真的比较高,否则就是坑货。

 

分红呢?分红的价值取决于估值。pb低于1,分红的价值大于留存收益,哪怕留存收益能带来增长。pb是0.5,留存1元收益,股东只能获得0.5元市值。是2pb,留存1元,股东获得2元。理论均衡点是1pb,红利率后是0.9或者0.95,再扣除交易税费。这种情况下,一家20roe的公司,全额分红,零增长,股东通过股息再投也能获得20%的年复利。当然这是在留存收益能够带来对应的增长的情况下。如果留存收益不能带来增长,则即使每股净资产增厚、pb降低,但pe不变,股价还是没有上涨的基础。这时候即使pb高,也应该分红。

 

所以,roe可观或者正在上升、增长潜力大、pb估值高的公司,留存收益优于分红,如果有较大的资金需求,融资优于不融资。高价融资有一个神奇的溢入效应:一家公司有些高估,比如说4pb,股票买卖,结果是聪明人把股票卖给了傻子。如果增发呢?假设原有流通股是100股,增发100股,原有每股净资产1元,股价4元。增发的100股合计400元。现在净资产变成了500元,200股,每股2.5元,股价还是4元,1.6PB。参与增发者掏出的每股4元钱,有1.5元溢入到了老股东的每股权益里;还有2.5元留给了自己。结果是老股东赚了,新股东买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贵。

 

对于银行,15%的增速,30%分配率,成熟股市可能会给18-20pe,比如美国。由于中国利率更高,gdp增速更高,实际投资回报率更高,我大概能接受12pe的估值,也就是12pe对应15%成长与2.5%股息。当然范围大一点,12-14都可以。我不是认为这是合理估值,而是我个人可以接受的估值。估值再高,投资回报率就不够看了。

 

在A股,什么是合理?一份券商的研究报告说,创业板指前三季度利润增速大约10%,体现了良好的成长性。如果10%是良好,15%就是伟大,良好值70pe,伟大那起码要100pe。所以,我只管我自己的预期收益率。

 

12pe,还有100%的空间,当然如果时间拉长,随着利润增长,还要更大一点。到底何时走,取决于市场疯狂程度,以及是否有合适的换股标的。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股市走牛,基本面跟不上。上市公司盈利未见显著好转,银行不良生成维持在高位。但根据我的经验,牛市走着走着经济数据就好起来了...这其中原因我也不知道,股市提前反映经济也好,货币宽松先反应到股市再反应到经济也好,有一批人先知先觉也好。谁知道呢,边走边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