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板及中小板行情的思考
(2013-07-20 18:23:43)分类: 投资生涯 |
首先,上证指数不能代表中国资本市场的真实情况。因为一些超级大盘股占据了指数的很大权重,而这些大盘股多数没什么成长,不能代表整个经济体的真实增长。
另一方面,中小板和创业板从2009年以来涨幅远超上证指数和沪深300,仅仅有一部分是因为成长性占优。更主要的原因是估值差越拉越大。总体上,大盘股的估值是在走高,而小盘股走低。
这种差值是通过小盘股波动更大的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涨的时候涨得多,跌的时候也猛,但是完了之后累计涨幅还是超出大盘股一些。
对这次在创业板行情中斩获颇丰的朋友们表示祝贺。和上次的创业板行情一样,必然有很多人无法全身而退。但是无法全身而退的是凭运气赚钱的人。不少投资者都是凭借对基本面的分析能力,提前潜伏在一些牛股中。这次上涨不过是获取应得的收益而已,当然,也被泡沫放大了一些。这就是小盘股的好处,容易吹泡泡。有能力提前潜伏的人,自然有能力提前退场。
对比上一次的小盘股行情,从2009持续到2010。当时创业板草创,主要炒作的是中小板。大盘在2009年7、8月份就已经见顶,而中小板行情一直持续到2010年9、10月间才落幕。有一篇博文分析得很详尽,可惜我没有保留,不知从何查起了。大致的,这一波行情主要由公募基金发动,然后散户疯狂跟风。产业资本被裹挟其中,虽然一路减持,不少公司也发布了风险公告,但是股价依然一路上涨。当然也有不少产业资本主动参与了炒作。总体上,产业资本只是在行情中段参与比较多,前后两端主要是公募基金在主导。
自2011年起,股市持续的下跌,加上重啤事件,公募基金受到重创。2012年,沪深300上涨7.55%,不过多数基金未能跑赢市场。再看这次创业板行情,特点和上次有何不同?
上一次的中小板行情,市场尚未惨淡至此。当中小板达到最高时,上证虽然没有回到2009年的高点,也在3000之上。这一次的创业板行情,上证已经下到了2000点。而且是不断下降的。整个大势显然远比当时差。
炒作范围缩小了。这次中小板虽然也从去年低点有所上涨,但走得并不好,谈不上被炒作,只是随波逐流为主。对比中小板6、700个公司,创业板只有300多家公司。而且很多尚未解禁,实际流动市值占比有限。创业板上涨的公司又集中于指数,非指数公司涨幅要差不少。
从2010年来,大盘又弱了很多,散户又死了很多,公募基金规模也缩水了。这次上证反弹仅仅反弹了25%,持续两个多月就告夭折。说明场外资金进来得很少,场内资金自己折腾的极限差不多就在这个地方。股市一直在慢性失血,资金趋向枯竭。
2008年的暴跌,对股民的打击远不如这几年的漫长熊市大。受折磨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信心。这次创业板炒作,跟风的散户肯定有,但看起来不是很旺盛。当然,当初中小板指2年上涨250%。创业板指在7个月内上涨不到100%,还不能判断行情就一定已经终结。只是,从市盈率来看,此时创业板的市盈率已经和当时中小板顶点的市盈率差不多。从整个大势、市场信心和资金来看,更不乐观。这是一潭死水,还要不断被抽走,和逃出。
大盘股几年不动,小盘股一年一起落。估值差逐渐拉大。这个我很早就已经观察到,也属正常。当水位下降时,大船肯定先搁浅。但是,当水位降到极点,所有的船都会搁在泥滩里,小盘股也不会例外。基金并不是完全不懂得估值,只是,作为这个市场的主要玩家,作为定价权的主要持有者,以他们的规模,对大盘股也是望洋兴叹。
故此,一起一落的小盘股行情,主要是公募基金主导,散户跟风。原因呢,盘子小,资金消耗小;易于炒作;波动大,投机性强;成长高,等等。
在极度低估、中等成长的大家伙,和合理估值或者适度低估的高成长小盘股之中,我选择了以前者为主。一念之差,市场证明我的选择不佳,不过事前也难以预知。我也考虑过市场资金枯竭的问题,但我认为市场会自行调节,解决这个问题。水往低处流,资本是逐利的,自然会从高估的地方朝低估走,从没有价值的地方朝有价值的地方走。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市场的传导和调节机制出了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迟早会解决,但是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精力来改革,需要多少时间来等待。
另一方面,我是对后市极度不看好,准备依靠低估和股息来防守。毕竟4PE的东西,就算没有资本利得,一年也有25%收益,过得去了。几年来,股市走得极弱,反弹一浪比一浪低,时间一浪比一浪短。相反,下跌一浪比一浪猛,时间一浪比一浪长。股市里的资金越来越少。险资就那么大规模,增速有限,投资比例有限,而且险资也没有信心在这种弱市里投入太高的比例。这几年几大保险公司亏得还不够?券商自营盘也差不多,中信证券的巨亏还历历在目。社保基金由于体制问题不可能大规模入市。散户死得差不多了,来了也没用,股市才上来一点就会被减持、融资和套牢盘出逃砸下去。只有公募基金,虽然广为人所诟病,毕竟是这个市场主要的玩家、定价者、风格引领者、行情制造者。有了他们,市场还有些热点。公募基金的规模不断萎缩,面对不断扩容的市场已经是力不从心。现在他们竭尽全力,也只能在创业板这么小的池子里拉起点大行情。而大势惨淡,散户跟风不力,原始股东减持,可能的IPO重启...随时都可能终结这波行情。而且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和当初中小板最高点也差勘仿佛。这波行情一旦终结,公募基金又要再度受到重创,其规模又会大幅度缩水。这个时候谁还有几个人申购基金?亏损加赎回,不断萎缩似乎是基金的宿命。没有了公募基金这条搅屎棍,这个市场怎么玩,会变成什么样?我不知道。
中国股市依然是个资金市,但已经不是政策市了。无论政策如何维护,市场只是跌。毕竟,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不能在融资和投资间达成一个平衡的内循环,什么政策都没用,空洞的,有点用的,或者比较有用的,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当然,这不改变有价值的公司依然有价值的事实。只是要更多的考虑从上市公司本身而非市场波动获取回报了。除了选择优秀的公司,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愿和价值实现的催化剂也很重要。
我看中了几个创业板的股票,都是被市场抛弃的。这波创业板行情和上次中小板行情不同的是,产业资本积极发动和参与。一是现在的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利用更胜当年。二是他们确有减持冲动,尤其估值高企之下。因此,产业资本做业绩,发利好,和分析师、基金经理们打成一片...忙得不亦乐乎。我看中的这几个为什么不动呢,很简单,IPO暂停了一年多,这几个是暂停前不久上市的。锁定期三年,明年才解禁,现在没有做高业绩和股价的动力。
我不是神仙,但是凭感觉,除非大盘很快走好,创业板还可能在如此高估值下回调一下继续走高。否则非常危险。所以这几个公司,我现在不买。福不连人祸连人,涨的时候没有享福的份,跌的时候却大概率会一起倒霉,谁叫他们也姓创呢?
等吧,了不起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