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回避房地产行业
(2013-05-04 08:41:17)分类: 公司分析 |
房地产行业不在我的能力圈之内,关于房地产是否有泡沫,泡沫多大,众说纷纭,实在无法结论。真实情况可能是,泡沫存在,但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么严重,一旦破灭则有没顶之灾。而且泡沫也是有区域性的,不同城市的房价以及供需关系差别很大。
这里发个牢骚,银行最大的利空来自地产崩盘,结果地产的估值还远高于银行,为毛啊?其实股市不涨,大家都在找利空来解释。哪来那么多利空,真正的利空是没资金。欧盟和日本的经济难道比中国好?烂多了,但他们的股市表现极好。
我还是找到了一些房地产行业相关数据。
201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56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5%;土地成交价款7410亿元,下降16.7%,降幅扩大6.4个百分点。
201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734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8964万平方米,增长10.6%。房屋新开工面积177334万平方米,下降7.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0695万平方米,下降11.2%。房屋竣工面积99425万平方米,增长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9043万平方米,增长6.4%。
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比2011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12.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4%。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增长10%,比2011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9%,办公楼销售额增长12.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4.8%。
商品房待售面积36460万平方米,而2012年销售了111304万平方米,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房地产平均库存量仅为4个月,大于2011年同期。2011年末同期为2.4个月。
1998年我国实施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住宅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住房供给快速增加。1998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住宅投资额由4311亿元增加到5.7万亿元,年均增长20.4%;住宅竣工面积从4.8亿平方米增加到10.7亿平方米,年均增长5.9%,15年来我国累计住宅竣工面积达104亿平方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房改以来大规模的住房建设,使我国住房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数据推算,目前全国累积的存量住房约179亿平方米、2.2亿套。按照当年常住人口家庭来算,户均约1.02套住房。
央行调查统计司的有关研究也显示,1991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住宅竣工套数约为1.4亿—1.7亿套,以1990年城镇居民住宅存量为8000万套计,当前我国城镇住宅存量约为2.2亿—2.5亿套。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数为7.12亿,以2011年城市户均人口数(2.87人/户)计算,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数已达到2.48亿户。因而,估算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套数约为1套。
“到2015年,‘十二五’末,我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可能会达到1.08套。就全世界经验而言,户均拥有1.1套住房以后,住房市场的峰值就会到来。”任兴洲说,“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这些估算可能还是低估了目前的存量房水平。由于房屋登记制度不完善,大量房改以前单位分配的公房和小产权房没有进行有效登记,如果算上这些住房,存量房的数字可能更庞大。
不仅户均拥有的套数在增加,房改十几年以来人均住房面积也快速增长。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到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9平方米。这一数字比1998年增加了14平方米,年均增加1.1平方米,远高于房改前(1978—1998)年均增加0.6平方米的水平。
任兴洲表示,虽然户均拥有住房已达到1套左右,但如果计算带厕所厨房的成套住房,这个数字就下降到0.72套。因此,下一步住房市场除了数量型发展,更要注重提高住房的质量和舒适度。
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未来10年到20年,住房需求仍然十分庞大。这其中既有城镇外来人口的首次置业需求,也有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从这种动态视角来看,或许中国的住房还将长期处于相对短缺状态。
以下是我的分析:
可以看出,住宅施工面积42.9亿平米,其中2012年新开工面积13.1亿平米,竣工7.9亿平米。假设一个项目施工周期平均为3-4年(实际上周转快一点的企业不需要这么长的周期,不过由于精装房的普及,会把平均周期拉长一些),再对比7.9亿的竣工数字,只占目前施工面积的不到五分之一,也远低于2012年新开工面积,再回过头去查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这庞大的42.9亿平米在建面积大多是最近3年开工的。也就是2009年以后开工面积增速骤升(不过2012年是同比下降的)。
加上3.6亿平米的待售面积,共计46.5亿可供应面积。至多会在3-4年释放到市场上。按照2012年11.1亿平米的销售,需要4-5年消化。如果销售量还能够逐年增长呢?那3-4年内完全可以消化,和供应增加同步(未考虑2013年及以后的新开工面积,以及地产商手里的存量土地)。2010年的数据,我国城市存量住房约179亿平米,现在应该有200亿平米以上,最新的估测数字是210亿平米。46.5亿相当于210亿的22.14%,无论怎么说,这个数字有点庞大。户均住房已经达到1.02套,整个国家人口已经基本停止增长,80后渐渐成家立业完毕,90后人口基数骤降。买得起房子的人许多都有几套住房,买不起房子的人还是买不起。李总理的城镇化将会把城市化程度从50%提升到70%以上,不过估计至少需要20-30年,每年提升比例大约1%上下。而且他说的是城镇化,也就是更重视小城镇的建设而不是把人口一股脑的塞进中心城市。现有商品房更新,则商品房设计寿命50年,每年更新2%,按照210亿的存量,不过4.2亿平米。而且城市里真正的旧房子都拆得差不多了(没有统计数字,只是生活经验,不非常严谨),现在的存量房大部分都还比较新,十年二十年之内无需更新(除非政府一定要更新...)。
估计在消化库存、并挤出一批中小房地产商以后,房地产市场还是会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但会需要几年时间。其间,优秀的企业也许会活得很好。也许会覆巢之下无完卵,日子也不好过。总之不是我所能看懂的。
退一步讲,即使房子的供应不过剩,但非常不可能还有继续快速增长的空间了。
请懂行的高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