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aladina79
paladina7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03
  • 关注人气:6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道散记之不知道第几篇——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

(2013-01-29 19:28:18)
分类: 杂感
——生命就是欲望的具现化。

这句话极其精辟的概括了生命、尤其是高等生命的本质。因为生命要存在、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向外界追求。要吃,要喝,要繁衍。这些都是欲望。没有了欲望的生命,是死去的生命。

然而动物的欲望不是无止境的。动物吃饱了、喝足了,有了配偶,能够保证温暖、健康和安全,便会过得无忧无虑。唯有人类,是最为欲望所苦的。求而不得,是苦;求而得之,也是苦,因为还会有更高的欲望,永无休止。而且人的肉体和精神对欲望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更终极的矛盾是,无论获得过什么,终会因年华流逝和生命终结而失去。

人们常说儿童是真善美的代表,而我在儿童身上却常常看到不假掩饰的人类本性——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去掩饰。得到一个巧克力,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本该是个意外的惊喜,因为他本来不曾拥有这个巧克力。然而他的痛苦自此开始,吃完这个,不给他第二个,他就开始吵闹,痛哭。给他,他就会不停的吃,然后牙齿疼痛,肚子不舒服,以致腹泻。无论如何,限制他的食欲,放纵他的食欲,带来的都只能是痛苦。直到他懂得欲望是不可能无限满足的,下次不再无休止的索要巧克力为止。

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呢?我的体会是培养一些高雅的精神爱好。如果深入进去,远比物质带给人的快乐美丽深广。口腹之欲,随年龄增长,稍微吃多些就不好受。男女之爱,凡人之身,能有几时?而精神的快乐是难有止境的。我最热爱的三样事物,是宇宙雕塑的壮丽的自然世界,人类创造的瑰丽的文化艺术,和人与人之间无法解释和形容的神秘情感。其它的一切,财富、地位、权力,都只是生命的附属品;而这三者,我的生命是它们的附属品。

其它方面的满足,你也大可去追求,去寻觅。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兔角。”

早就知道这句话,但是在《百年虚云》里听到剧中的虚云大师说出来,依然有雷霆贯耳之感。人活在世,追求名利不一定是坏事。追求才能参透,如果从不知富贵为何物,又如何看透富贵?如果你无法抑制心中的欲望,不妨去做。强行压抑自己苦修是无用的,除非你天性淡泊,本来就无意世事,否则永远都难以消解内心的焦虑。财富和权力未必一定是坏事,它们可以给你自由,可以让你完成你的责任,可以让你帮助他人。毕竟修行不等于出家,我们都背负着太多,不可能仅仅为了个人的解脱而去逃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修道人的本分,而外在的资本可以让你更快更好的达到目标。

红尘一入深似海,要如何避免迷失呢?那就需要有初心不昧的道行。何谓初心?初心就是你认定的最初的方向,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对我来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而幸福是无惧无惑,宁静喜悦。观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是安详。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就算你不能如虚云般毫无转移,在这个尘世中你摇摇摆摆,那至少也要像蒲草,虽然不免随风起伏,风去又复站起;或者像湖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风住依旧澄明如镜。永不丢失你的初心。

入世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放弃我执,忘我的生活。用你的初心不断的观照你自己、观照世间万物,观照你和万物间的互动。最后你会忽然大彻大悟,一切都洞然于心。这就是世事洞明的境界。与其说你了解了世事,更不如说你了解了自我。至此,你不再会有焦虑。无惧,亦无惑。

初心不昧,世事洞明。之后还有什么境界?现在还非我所知,顺其自然吧。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

抛开焦虑,直面恐惧,忽略痛苦,为所当为。

贪嗔痴慢疑,是为五毒;称之为毒亦可,不称之为毒亦可。名者,实之宾也。这其实只是正常不过的人类本能,也是人类社会所以发展的动力。举个例子,面临强敌或者压力巨大之时,愤怒可以给你力量。没有这本能的愤怒,你将沦为鱼肉耳。要除五毒,不是竭力去和它对抗,而是要用更大的智慧去代替它。就如会走路的人就不再需要拐棍。没有大智慧之前,你不可能断除五毒,因为你要靠它去应对世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