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对苏宁判断的总结——你只需要比多数人聪明

(2012-12-11 22:33:21)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司分析

今天有人告诉我,苏宁的股价是2010年10月开始下跌的。我忽然想起,我对苏宁产生怀疑是2011年初,而对其下判断可能是2011年四五月间。那时候虽然股价已经跌了一段了,但依然在11块左右吧。

 

以下的数据我是凭记忆引用的,可能不精确。反正是作为说明之用,请看者不必较真。

 

我2010年一直在观察苏宁电器,说实话那时阻止我的并不是我不看好它,而是高高在上的估值(静态接近30倍)。不然,我早就买了。到了2011年初,我发现公司的开店计划大约是全年200家左右,考虑到关店和调整,净增加可能在150-180家左右,对比之前1500家左右的总店数,增加大约在10-13%之间。一二线城市已经饱和,新增门店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其效益自然不能和老店相提并论。再考虑到成熟店面的同店增长平均也就5%左右,那么营收增长也就20%左右(事实上我的判断有误差,年报是营收24%,利润18%)。另外一点,苏宁的营收增速近三年是不断下降的,但始终大幅高于利润增长;但自2010年以来,二者剪刀差日益缩小。大约是2011年半年报,营收增长为20%,利润增长为25%,差距已经很小。这说明苏宁的增长潜力和规模效应可能将要耗尽了。

 

可见提前预判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拐点并非不可能。事先总会有点蛛丝马迹的,并不是要你瞎猜。几个重要的前提是:在你的能力圈范围之内;勤奋分析;独立思考;理性客观,不受情绪左右。严格的说连锁零售并不在我的能力圈范围中心。关于新开门店和同店增长那个是彼得林奇说的;剪刀差是我自己领悟的,适用于但不仅限于连锁零售。关于剪刀差的缩小,我还有一个心得,那就是很多时候剪刀往往会直接变成负数,在高增长结束时能够缩小为零或者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正数上,都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企业了。

 

当然我的判断也不是完美的。第一,2010年的时候如果估值够便宜则我已经买入了。第二,即使是2011年初,我也还没有考虑到电商对苏宁的冲击,以及易购对苏宁自身的影响。第三,股价2010年10月就开始下跌,显然有人比我更先知先觉,可能他们是非常熟悉零售业的一批人,并且做了调研。而我根据的是公司公告和报表做出的判断,自然要滞后一些。

 

我想说的是,对公司的判断不需要绝对的先知先觉和全知全能。抓住一些要点,对风险本能的嗅觉会助你逃过一劫。而只要比大多数人的反应快,你一般也不会吃大亏。不是春江鸭,晚春的时候感觉到气候变化也还不算太晚。根据我的经验,我对能力圈内的企业的预判平均比市场主流提前半年到一年。当然,除了从容撤退,狼狈逃窜的时候也很多。有时候这其实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和纪律问题。拐点已经摆在面前了,总还会有许多人死不认输。也是他们的存在,给了我们跑路的机会。

 

下一个我想说的是白酒,白酒明年减速是大概率事件。首先明年基本不可能提价了,不降价就不错了。白酒的利润高增长一贯依靠的是放量和提价的乘数效应,少了一头,威力就大减。而且明年放量也会比较困难。塑化剂只是个插曲而已。这几年行业的增速太快,显然不可持续。

 

关键会是明年的一季报,因为春节是2月,一季度是全年的高峰。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

 

营收增长;

 

销量增长;

 

价格变化;

 

渠道库存。

 

预收款的变化。要知道茅五泸手里都有不少的预收款,可以平滑业绩的变化。要仔细对比,企业是否利用预收款,冲抵了实际销售的减少。

 

渠道库存好像雾里看花,各有各说法。其实没那么复杂,去街上看看、问问就可以了。高端酒的进货价变化如何?是限量供应还是敞开供应?打款方式是紧了还是松了?存货多不多,卖得好不好?进货积极性如何?

 

让我们骑驴唱本,走着瞧。明年4月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