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企业、投资者的死因、中短线持股
(2012-01-31 14:47: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生涯 |
技术型企业
是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企业、或者技术依赖度很高的企业就是技术型企业?从投资角度来看,不一定。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要我们回避的,是难于理解、不稳定而易变、低壁垒的技术型企业。格力也依赖技术,大冶特钢也依赖技术,但前者谈不上技术型企业,传统制造业(现在算半个销售企业)而已;后者技术型企业成分大一点。
因此,无需刻意回避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投资者的死因
上午看到一篇博文,博主的朋友,年轻、漂亮、能干,07年大约25岁,已经拥有几个美容店和百万资产。因为牛市产生好奇,因为博主推荐赚了一笔,从60万滚到180万。之后加大投入,到年底已经有300多万。因为人漂亮、能干,又是大客户,很受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吹捧,信息也灵通,学得也快。基本已经不再征求博主意见,偶尔打电话来说的一套一套,连博主都不懂。2008亏成70万,买什么都是亏,以前学的全都不灵了。本来拿住,09年还可以回来一些,但又被期货公司的人拉下水,爆仓亏完。最后沦落到一无所有,进了精神病院。
这里面能看出有几个投资者常犯的错误(也即死亡原因)?查理芒格说,我最想知道我会死在哪里,然后永远不去。别人都研究企业怎么成功,他研究企业如何失败。
第一,过度自信。台风来了猪也会飞,故事的主角却把盈利都归结于自身能力。年轻、漂亮、事业成功、受人追捧,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成功尤其容易让人自我膨胀。然而无数事例证明,在其它领域的成功,与在证券投资领域的成功关系甚微。这是一个极度专业化的领域。聪明人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一样会成功,不是这样的。
第二、贪婪。重仓押注、不断加仓,甚至去搏期货的高杠杆,妄图一把翻盘。
第三、漠视风险。牛市里股神满街,问题是有命才有将来,熊市里能够活下去,才能成为真正的投资者。
这是我的第二轮牛熊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中短线持股
博友的2011总结提到:一年不动的长仓基本都赔钱,倒是见好就收的酒类、家电和机械等中短线品种赚了钱。但他也说,这并非常态,以后仍然会以长线持股为主,不会更加重视中短线。
我反思了我的方法,我是不会主动去做中短线的,买入之时都是以长期持有为目标。但究竟持有多久?持有的时间完全取决于价值实现的速度,如果价格很快反应甚至透支了价值、或者有更好的标的出现,持有多短都不为短;如果价格仍然低估或者合理,又没有更好的目标,持有多长都不为长。如果我做了一笔漂亮的中短线交易,那一定不是我故意的,是市场非要给我这个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