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两年的投资历程(三)不动产及其它

(2012-01-29 11:09: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生涯

在不动产上,这两年主意不少,成果寥寥。

 

2010年,我还在国外,老婆大人跟我商量要不要买个小户型作为投资。我不是太感兴趣,因为此时恰好要入股买船,现金流十分紧张。但老婆坚持,我也就没有过于反对。年底回国拿合同一看,写的居然不是住宅,而是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转让利得税在50-55%的水平上,考虑到其它显性隐性费用和通胀,基本无利可图。另外这是期房,一年半的无息贷款借给开发商、自己背利息,装修还要再等两三个月,还要花钱配家具才可以出租、而且无法保证不空置,租售比不过区区5%不到。综上,这是一笔非常平庸的投资。我现在的打算是赶快卖掉。

 

门面一个,与人合资购于2005年,各占50%。条款是返租12年,年租金为初始投资的9%。不算太好的投资,但起码跑赢了CPI。不过6年来该商业中心运营情况始终不甚理想。得益于城市扩展,2010年底开始整修,2011年作为一个大型综合商业广场重新开放。正在此时,合伙人要求退出,我们非常高兴的以原价接收了他的股份。如果说6年前这笔生意不一定划算,6年后依然是同样的价格,当然要有利得多。只是还要等待6年,返租合同才到期。而门面靠的就是租金收入,高税率下资本利得并不值得期待。

 

外婆那边征地,我妈鼓捣了几笔投资。我一直不是很看好,毕竟政策因素并不明朗。虽然补偿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是弹性的;尤其确定是否属于补偿范围,有很大变数。农村里面,手续齐全、程序完全合法的土地转让和房屋建造有多少?有很多平时没人管,但要较真,就经不起推敲。我去看了几块地皮,有一块是山坡地,满是杂树荒草,而且坡度极大,若要推平,土方工作量巨大,能够得到的实际可用面积也很少。一块也是山地,而且另一边是公墓。这些都放弃了。有一块地号称20亩,要利用当地一个叫老德的人的关系去买入,但他本人没有资金投入,要我们投资买进和平整,然后卖出一半收回成本,留一半待涨。我以为这简直是一个疯狂的计划,负担所有的投入却只有一半的收益,而且这种土地交易的性质在法律界定上是模糊的。结果也放弃了。最后在老德的后院地皮参了一点股,在村民的两处新房各参了一点股。并且我们、一个当地的亲戚、老德三家还计划在他家的后院办砖厂,并且有意入股一家茶楼。

 

最后的结果是:两处新房被作为违章建筑拆坏了,以后会怎样,尚无后文。茶楼我认为同质化严重、没有壁垒而且管理琐碎,我本人又无力参与具体事务,没参加。现在已经营业,运营一般。砖厂,处于三无状态:无资金(另外两家都拿不出钱来)、无技术(技术工人短缺)、无管理(无人负责日常管理)。老巴说过,要克服两项变量才能成功的项目,他就不大考虑了,因为太困难了,而我们面临着三重变量,可以说这个项目基本已经是扯淡了。老德的后院,继续闲置。所有投入,处于套牢状态,幸而不算太大。

 

我妈是一个行动型的人,凡事急进。她以前做生意倒也很成功,遇到不利情况也总能扳回来。确实是一个能干的老妈。如果年轻十年二十年,想必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管理层。但投资正好相反,需要多看、多想、谋而后动。经过一年多运作,我们一无所成,花费了时间精力,资金还被套牢。失败不算什么,做实业就是要不断尝试终至成功;可投资却需要确保成功才去尝试。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比如对合伙人的实力和决心认识不够,比如在政策和潜在收益均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开始项目,比如需要克服的变量太多、超出了我们能力圈范围之外,等等。

 

与此同时,县城周围也有一些土地出售。我们也去考察了两处,第一处位置太偏、要价过高,被我老爸否决了。第二处是一块100多平的地基,规划是四层,平均每平米楼面地价800元左右,加上基本的建筑成本,每平米楼面成本要1400-1500元,预期售价不过1800元,而且这只是个预期价格,实际价格还要随行就市,有向下波动的可能。微薄的毛利率(比万科还低得多),巨大的资金压占,比较长的建设周期,不确定的盈利前景,而且还没有国土证。所有这些,明明白白的写着“风险”二个字。过后不久,这个土地项目便被认定为违规而叫停,相关责任人都被处理。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去看的一个菜市场门面,不到10万的绝对价格似乎不是很贵,但其实只是1.5平米的一个屠凳,两个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肉摊。返租合同写定9%的回报,一个肉摊的租金能有多少?扣除运营成本,如何能做到9%的回报(一个肉摊大约是1.6-1.7万每年)?而且交定金的时候只有收据,连具体的合同条文都没有。公摊面积是多少,如何分配,都未说明。即使如此,交钱的人还要排队。还有一个酒店式公寓项目,返租合同回报是12%,预期85%的入住率才能支撑这个回报,85%以上才是管理方的利润空间。从常识来说,有几个酒店可以长期保持85%以上的入住率?而且还是期房,一年半以后才能建好,现在怎能知道一年半以后可以保证85%的入住率?但买的人依然很多。中国老百姓赚钱很难,省钱更苦,投出去却这样轻率。或者并非是中国人如此,这就是人的天性?

 

船上的生意倒是运作正常。筹划过入股新船,不过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新的政策已经出台,没有船退出,就不能新进,也就作罢了。不过这倒是好事,已有的生意可以多红火几年。

 

以上,教训居多,收获甚少。好在没有吃大亏。我仍然会多看、少动,保持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