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管理层折价

(2011-12-29 18:56:27)
标签:

转载

分类: 投资生涯
这个倒是我以往有些忽略了的一个领域!
原文地址:管理层折价作者:自求我道

那天看了一篇文章,叫郑裕彤剑指华人首富,基金敬而远之,说的是周大福上市,

http://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millionaire/20111203/5190966.shtml

他们给了一个专门名词叫“管理层折价”,后来连索罗斯也退出不玩了,最后上市市值大幅缩水。大股东、管理层不够诚实,只顾独肥,至侵害小股东,其股票就算折价不少,无论投资、投机,都是不好轻碰的。

 

同样,礼加诚及其红颜好友最近诉《财经》关于某商.务部某落马官员影射案以7000元了结收场,真相是信不信由你了。想想当年tom.com上市吧, 不到6个月就增发新股,提供给员工的期权占资本金的50%,允许大股东6个月后卖出股票,规定年限是2年,很快让红颜知己成了巨富。放在A股,不知何人能及?李超人的管经之道,网上多了,不过兼听则明,看看那本 <亚洲大亨: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 http://book.360buy.com/10779595.html ,也许不再只往一边想。

 

可见管理层折价、不尊重股东权益因素,也不只是A股的什么茅台,五粮液,北京银行等独有,香港、外国也一样存在的。当然,最终是否折价了还得看市场,A股一向法制不灵,短期买卖投机得多,口头做巴式门徒的也不少,基本上压根不当一回事。

 

只不过自己得到的教训也不少,现在习惯看企业先看股权结构,不要看了不少年报,做了一堆财务分析,看了无数的报导,想破了头,最后发现只是在帮大股东和管理层数钱却没我什么事。

 

小教训之一是苏宁电器,前期了解的功夫花了不少,好不容易想得清楚点了,却发现易购上市公司只占了6成的股份,剩下的是管理层和一些半掩耳盗铃式的隐形人所有,还蒙小散什么以后可分拆上市。利益输送明显,实体店给了易购很多支持。很快算了笔帐,风险、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归上市股东的增长并不那么令人激动(见以往博文),估值与其它机会比也不占优。早发现,就不用浪费那么多时间了。所以看到券商和一些朋友还很认真地算以后十年增长多少,网售多少、网下又增多少,算的网上利润却是全归上市公司,网上毛利率又估得跟网下一样高,但这个有多大意义呢?(只是感想,这里没有嘲笑认真研究、估算苏宁电器的朋友的意思,请千万莫误会)。忘了哪位博友说得更直接,别忘了“张说过,如果消费者以后喜欢网店多于实体店,我可以一夜之间都转到网上销售!”

 

另一教训是有博友留言也提到的类似的杭汽轮纯B股。历史优点也不比苏宁少:归上市公司净利8年年复增45%, 3年复增21%,买进时估值只有约8PE, 5ROE平均32%, 没低过25%的。分红慷慨,有一年还将近100%分了,就算不增长就分红也不差了!80%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军国际,高科技,管理层能力强,国家扶持的节能低碳环保大政策,还要进军核电……入股杭州银行,要在好点的年头上市卖掉股份,收益近现在一年利润的好几倍,一年顶几年。

 

真是要炒作,有题材,要投资,有价值! 什么苏宁、格力、白酒、银行,不少方面也没那么厉害吧?!放在A股甚至H股,炒一下,好年景PE至少得30以上, 再差也得有个15吧。不幸的是,除了B股有先天不被重视、低估和受外围市场影响更大的原因,其关联公司后来越开越多,隐蔽的少数股东权益越来越多,增长被大大的分薄,所以估值一直上不去,维持个5-12PE左右,跌起来也不遑多让。记得当初了解这企业的时候,就有网友说了句,国外一些机构有纪律,少数股东权益超XX%以上的,一般不给高估值,甚至不碰。当时看着没给予足够重视,现在成教训了。

 

好在教训从美的身上避免了。首先是详细地看了美的的股权结构,就象以前分析博文的那样,本来它营业利润不比格力、海尔少的,但归于股东就少很多。上游电机供应是集团的企业,有否利益输送,拿的价够不够低,以后肯不肯让利,是不知道的。有核心技术的、低税的合资子公司股份占比不高,而人家东芝这么大块肥肉是绝不会全靠卖掉技术把股份让点给美的的。相比海尔还能并购回关联企业,减低成本,增加所有股东收益,美的在这方面基本是无望的。大赚特赚的广发基金公司让集团收回去,说是让上市公司专营主业,但半死不短的金鹰基金却还拿着。再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管理层折让,毫不犹豫地优先给了美的。

 

反思:现在得学精学高效点了,先简单看看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多少,以往有何历史劣迹,股权激励是否合理。想想巴菲特5分钟判断一个来兜售投资机会的电话也不复杂,他并不是综合考虑各因素,而是稍不合一个标准就拉倒。听着象骗子?不做。不喜欢那个CEO?不做。ROE不够好?不做。不在能力范围?不做…….当然,他很关键的前提是,只要你愿更努力,学习更多,不必为抓住每个机会患得患失,一个很好的机会就能大获成功,错过沃尔玛,没什么打紧的,不找到可乐、GEICO了么?这气概,得学学!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