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庐山大礼堂

标签:
旅游文化情感诗歌庐山大礼堂 |
分类: 旅行 |
七律—庐山大礼堂
青山作倚溪弯绕,
方框圆门斗拱梁。
曾训军官图剿共,
也教勇士御奔狼。
将军蒙冤伤心处,
副帅谋权铁戟霜。
自古庐山多野雾,
云开日出尽沧桑。
2021-9-23

1、庐山大礼堂:也称庐山会议旧址。庐山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掷笔峰麓的火莲院。这座建筑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旧址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建,耗资二十万元。国民党中央党部委托“华中公司”工程师高观四设计。庐山大礼堂,“为宫殿式,复琉璃瓦,内分二层,上作膳厅,上为礼堂,可容数千百人,并可放映电影”。礼堂大门前的海拔是1007米。旧址门面有中国宫殿的风格的意蕴,主体结构、装饰还是西方建筑精神。它的门首的中国民族风格醒目地表现在蓝色的琉璃瓦的披檐及檐下它的一楼中间也有三个圆拱形的大门,两旁均有八角形的窗子。这是一种民族风格。二楼的中部,一排长方形窗子。窗户之间有圆柱,有石斗,楼座。礼堂前面是休息厅。
2、庐山军官训练团:国民党在江西省庐山举办的训练国民革命军中初级军事干部的组织。庐山军官训练团军事课除讲授一般理论外,野外演习占整个训练时间的大部分。1933年6月,蒋介石决定在庐山开办军官训练团,分批对北路“剿共”军中下级军官进行轮训。以“剿共”军中路总指挥陈诚兼任团长。团部设战术、射击、筑城、通信、卫生、政治6个教官组。第三期增编第4营,又将步炮连、工兵连、辎重连、卫生队等组成特科营。各组教官从各军事机关、军事学校和部队中选调。陆军大学校校长杨杰为总教官。此外,还从德国、意大利、美国聘请若干军事教官和军事顾问。每期训练半个月左右。战术技术训练主要是针对红军的作战特点,着重进行侦察、警戒、搜索、联络、掩护、观测、筑城、通信等训练。每期还用6天时间进行以红军为作战对象的连、营、团三级对抗演习。7月18日~9月18日,共举办3期,轮训7598人。1934年夏,改为军事委员会陆军军官训练团,主要是暑期在庐山轮训全国陆军高级军官。蒋介石兼任团长,陈诚为副团长,直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停办,共培训各级军官2.5万余人。这期间蒋介石亲自出马训话多达30次,大量研究未来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中,蒋介石认为与敌作战要诀主要有:第一,战术要取攻势防御;第二,就是步步为营,处处设防;第三,就是固守不退;第四,要注重游击战术;第五,注重组织民众、训练民众,使全国民众军事化。
3、将军蒙冤:1959年的庐山会议,其实是两次重要会议的总称:一是7月2日至8月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二是8月2日至16日的八届八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有关负责人。会议原定的议题是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讨论今后的经济工作任务。会议前期,毛泽东在讲话中对国内形势概括为“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指出“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是没有搞平衡,指标过高,要改过来。他还提出读书、形势、工作任务等19个问题要大家进行座谈讨论,以继续纠正当时已经觉察到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在分组讨论中,与会者出现了意见分歧。7月14日,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在肯定总路线和1958年工作的前提下,分析了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中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并印发各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许多人表示支持彭德怀信中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讲话中指责此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此后,会议发生转向,开展所谓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等文件。
4、副帅谋权: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人民剧院举行会议的原定议程,一是讨论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拟提交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是讨论国民经济的年度计划。但在开幕式上,林彪突然抢先发言,大讲毛主席是天才,坚持要设国家主席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在各小组会上发言,支持林彪的发言,建议在新宪法中恢复"国家主席”一章。毛泽东很快就识破了这是林彪集团要进行篡党夺权的一个阴谋,于8月31日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全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对陈伯达进行揭发批判会上,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九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了林彪集团的权势,打乱了他们的阵脚,使他们陷于被动的境地。林彪最后铤而走险,策划武装政变。当阴谋暴露后,林彪乘坐三叉戟飞机,摔死在蒙古的蒙都尔汗,最终落得个叛国投敌、葬身异国的可悲下场。
5、庐山多雾: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为庐山一奇。
6、云开日出尽沧桑:清晨站在庐山的峰顶,当太阳出来的一瞬间,云浪翻滚、霞光万丈、变幻无穷、壮观绚丽。云雾散去后,一片绿色,郁郁葱葱、苍苍茫茫、生机勃勃。庐山原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1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沧海桑田,形成了庐山独特的景观。
庐山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具有与独特的地位。白鹿书院,传承发展了中华文化;鄱阳湖大战,奠定了朱元璋问鼎中原的基础;蒋介石的庐山抗战宣言,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新中国建立后的庐山会议,改变了党内民主的氛围;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纠正了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局面;九届二中全会,粉碎了林彪陈伯达的天才论,挫败了林彪反党阴谋。
尽管庐山的风云诡异,尽管人间正道沧桑,但是历史总是按照它的规律发展,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