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天柱山摩崖石刻

标签:
旅游文化情感诗歌摩崖石刻 |
分类: 旅行 |
七律—天柱山摩崖石刻
高山峡谷水清幽,
墨客文人竞相游。
李白奇峰含秀气,
乐天洞壑锁云头。
听泉卧石荆公逸,
看竹骑牛鲁直悠。
更有东坡青屋隐,
一溪穿越古今秋。
2021-6-25
1、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现存唐(公元618年-907年)至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题刻内容广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真、草、隶、行、篆。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2、李白奇峰秀:李白游览天柱山有诗《江上望皖公山》曰:“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3、乐天洞锁云:乐天,白居易。有诗《题天柱山》:“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4、荆公石听泉:荆公,王安石。在天柱山摩崖石刻群中,尚存王安石两块手书题刻。到舒州不久,王安石即与弟一道夜游,写下诗句:“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另一首距此不远:“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5、鲁直骑牛悠:鲁直,黄庭坚。黄庭坚曾坐在山溪石牛上,让大画家李公麟为之画像。有诗《青牛篇》:“郁郁窈窈天官宅,诸峰排霄帝不隔。六时谒天开关钥,我身金华牧羊客。羊眠野草我世间,高真众灵思我还。石盆之中有甘露,青牛驾我山谷路。”
6、东坡青屋隐:苏东坡因议论朝政获罪贬谪黄州,此间曾到舒州访友,放歌山水自是不能少的。有诗云:“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访潜山居,慎无逃人改名字。”老迈之龄,从琼州北归,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祐八年(1093年),东坡终于来到潜山县,邂逅老朋友张商英和苏子平。他们一同游览了天柱山。事后,他写下了《灵仙观》等诗。在《游潜山叙记苏子平》诗中写道:“少年相别老相逢,月满潜山照肺胸。恩录破除仙录在,世缘消灭道缘浓。”此时的苏轼饱经人世沧桑,心生对道家仙山天柱山的流连之情。为此,人们为苏东坡在天柱山盖了一座院子。这个清雅的院子,门楼上“东坡别业”几个字,遮在花树的影子里。院中塑了像:苏东坡坐在条案前,执笔,像要朝铺开的纸面落下。他头上的布冠很高,衬得脸更长。胡须抖着,满是冲冠的神色。他的目光好像朝着舒公亭。又要对王安石的革新发出议论吗?
7、溪穿古今秋: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距今已经1000多年了。古人的人生探索、社会经历、世情演变以及他们感慨,时时引发我们的共鸣,这也是一种时空穿越吧。一条山溪,把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现在串联起来,徜徉在溪边,你会想到什么呢?
敬录博友真_空赠玉:
惊君大作,字字珠玑!
从中拈取,组四首诗:
一
骑牛墨客隐坡东,客隐坡东山水清。
山水清骑牛墨客,骑牛墨客隐坡东。
二
奇峰秀气越云天,气越云天今古穿。
今古穿奇峰秀气,奇峰秀气越云天。
三
高山洞壑锁云头,壑锁云头古今秋。
古今秋高山洞壑,高山洞壑锁云头。
四
洞壑锁云头,云头清气幽。
气幽穿洞壑,洞壑锁云头。